热烈祝贺由徐勇、张志宏教授主编的《前列腺癌》再版编委会会议圆满成功召开

时间:2018/4/13 18:53:42  浏览次数:377次

2018年4月13日,由我国权威泌尿外科专家徐勇及张志宏教授主编的《前列腺癌》再版编委会会议在天津市圆满成功召开!

参加本次会议的包括本书主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勇教授、张志宏教授,以及本书编委黄毅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霄英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奇峰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马志方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邱剑光教授(中山大学第三医院)、戴波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等近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中国医学著作网崔志军总编辑等相关人员参会。

本次编委会由张志宏教授主持。张教授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参会人员。

然后由徐勇教授致辞,具体说明了本书再版的意义、目的、要求等,希望大家团结协作,在《前列腺癌》第一版出版十年之际再版本书。

张志宏教授详细介绍了本书的目录大纲、编写重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并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大家取得共识,一致认为《前列腺癌》再版意义重大,十分必要。

中国医学著作网崔志军总编辑系统说明了本书的编写体例、注意事项等细节。希望本书充分体现全面性、创新性、实用性、权威性和传承性。以手术操作为重点,借助视频展示手术操作等图片,力争使本书成为泌尿外科必备图书!

最后大家合影留念。本次会议是在“首届海河之滨老年前列腺疾病诊治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举办的,在此中国医学著作网祝愿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召开!


附:本书主编介绍


徐勇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IOWA大学泌尿肿瘤博士及博士后学位,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原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原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理事、天津市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基金委终审专家、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天津医药》杂志等多家学术杂志编委。

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尿流改道手术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曾参与完成的《前列腺癌早诊早治的多中心研究》荣获201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6项;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指南8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1),二等奖2项(第1),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1项(第2)、三等奖1项(第1);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收录60余篇。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后进站2人,临床进修医师60余名。2010年荣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

张志宏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泌研所环境与泌尿系统肿瘤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天津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会长。

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肾脏、膀胱及前列腺等泌尿系统肿瘤诊治。主要致力于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中应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原位新膀胱术改进等工作。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天津市科委抗癌重大专项攻关计划等多项课题。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前列腺癌》、《前列腺疾病》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专业中华级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5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


附:《前列腺癌》第一版


编委会

名誉主编 马腾骧

主 编 徐   勇 张志宏

副主编  畅继武 牛远杰 乔宝民 赵耀瑞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小兵  马洪顺  方   平  王凤伟

王克明  王   岩  刘冉录  孙建涛

李月明  李   健  李黎明  杨   阔 

姚   欣  韩   悦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明杰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马小兵华北煤炭医学院

马宝杰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马洪顺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方   平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牛远杰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王   岩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王   萌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王凤伟 天津市人民医院

王克明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王思成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田振涛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乔宝民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刘    刚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刘   谦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刘冉录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孙建涛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权昌益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齐士勇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张   彤 山东省立医院

张向凯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服

张志宏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张昌文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张晓光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李   凯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李   健 天津市人民医院

李   靖 河南省肿瘤医院

李月明 解放军第254医院

李亚军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李黎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杨   阔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杨全成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杨惠祥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尚芝群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畅继武 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范志强 河南省人民医院

姚   欣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赵   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赵维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赵耀瑞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徐   勇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徐建立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郭晓磊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程茹

韩   悦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滕志刚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序一

长期以来,人们将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列为前列腺癌低发区,除泌尿外科医生外,一般医生对前列腺癌关心很少。另外,由于前列腺癌的病理发展过程千变万化,差别很大,早期临床症状极不典型,临床分期比较复杂,故在诊断上常遇到困难,以致于确诊时已多属晚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诊断技术不断提高,这种“低发”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不能不促使我们提高警惕。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单位的报告,近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在城市男性中前列腺癌已升级到第十位,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这一比率有可能超过全世界每年3%的增长速度。

为了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的防治水平,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改变饮食结构,避免脂肪及热量的大量摄入;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应对老龄男性进行定期筛查;对于可疑病例应及时进行PSA检测及穿刺活检,以期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等。

由徐勇教授主编的《前列腺癌》是国内一部较为全面系统论述前列腺癌的专著。首先,该书详细介绍了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其次,对病理学和诊断学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对早期、局部晚期及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做了详细介绍,对当前治疗中的难点与争论之处进行了概括与分析,为前列腺癌的治疗开拓了思路。最后,还对随访、数据库建立及文献检索等现代研究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前列腺癌》一书在编写方法上有不少创新,既保持了单病种专著的系统性与实用性,又兼顾了对最新成就的博收精选,缩短了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该书的出版不但为泌尿外科专业的医生提供了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对于其他外科专业同道也颇有参考价值。在此新作即将付梓之际,我对编著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敬佩,祝他们在已有的成就上,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

天津医科大学教授

2009年3月






序二

以往,国外学者认为亚洲为前列腺癌的低发区,但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人口的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渐次增高趋势,日益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相比欧美国家,我国对此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皆有较大差距。

有鉴于此,我院徐勇教授组织相关人员编著了《前列腺癌》一书,本书对前列腺的基础解剖、胚胎发育、神经解剖、激素受体及生长信号调节途径等基础知识,其癌变的流行病学,相关分子机制,病理学诊断,病变中晚期的最新治疗与护理等做了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同时,本书融合了边缘相关学科在前列腺癌诊治、预防、随访方面的进展,读之颇有新意,便于临床医师开拓思路,对开展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大有裨益。另外,编著者还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规范诊疗程序,开展了天津市农村地区老年男性血清PSA、睾酮水平、血脂检测以及问卷等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凭借他们出色的工作,由天津市科委资助的重大攻关课题《前列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2007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前列腺癌》一书的编著出版正是以这些出色的工作为基础,可以说这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之作,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是各科临床年轻医师应学习和借鉴的。在此谨对编著者为本书和日常临床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劳作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谢意。

天津在泌尿外科学方面有优秀的传承,老一代著名专家施锡恩、虞颂庭、马腾骧教授对我国泌尿外科学的发展均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的中青年学者在老一辈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日益成长起来。本书的编著出版正是这种传承的有力体现,也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提高和规范我国前列腺癌的诊治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博导、教授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2009年3月



目录

第一篇 前列腺基础

第一章 前列腺解剖

第一节  前列腺的发育和结构

第二节  前列腺的周围筋膜

第三节  耻骨前列腺韧带和前列腺周围血管结构

第四节  盆丛及海绵体神经分布

第五节  尿道外括约肌及尿控机制

第六节  前列腺淋巴系统

第七节  直肠尿道肌复合体

第二章 前列腺生理

第一节  大鼠和人类前列腺的解剖学对比

第二节  前列腺的免疫生理

第三节  前列腺分泌的物质

第四节  前列腺小体

第五节  前列腺分泌的蛋白

第三章 前列腺的胚胎发育

第四章 前列腺的神经解剖及调节

第五章 雄激素在前列腺组织内的作用

第六章 前列腺细胞生长调节信号途径

第二篇 流行病学

第七章 欧美、亚洲国家及地区发病特点

第八章 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因素

第一节  年龄、家族及种族因素与前列腺癌

第二节  肥胖与前列腺癌

第三节  维生素AD与前列腺癌

第四节  睾酮与前列腺癌

第九章 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比较学研究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

第二节  发病危险因素

第三节 性激素及受体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的作用

第四节  共同生化特征

第五节  临床共同特点

第六节  前列腺癌与乳腺癌的骨转移发生机制

第三篇 前列腺癌相关分子机制

第十章 前列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分子遗传学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生长调控

第十一章 前列腺癌分子遗传特点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遗传性

第二节  前列腺癌遗传易感性基因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第十二章 前列腺癌分子标志物概论

第一节  肿瘤分子标志物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

第二节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分子标志物遗传基础

第四节  前列腺癌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和新发现

第五节  前列腺癌分子标志物的开发过程

第十三章 前列腺癌血清标志物分子生物学

第十四章 前列腺癌组织生物标志物分子生物学

第十五章 前列腺癌干细胞

第十六章 前列腺癌与细胞黏附分子研究

第十七章 前列腺癌与细胞凋亡

第十八章 内皮素与前列腺癌

第十九章 前列腺癌与生长因子

第二十章 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衰老

第二十一章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形成的分子机制

第二十二章 前列腺癌转移的分子研究

第二十三章 前列腺癌的小鼠动物模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TRAMP小鼠模型的优缺点

第三节  前列腺NKX3.1敲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

第四节  PTEN敲除前列腺癌小鼠模型

第二十四章前列腺癌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治疗靶目标

第一节  前列腺癌免疫微环境概述

第二节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靶目标

第二十五章生物芯片技术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篇 前列腺癌病理学

第十六章 前列腺癌组织病理与分级

第一节  前列腺癌组织病理学特征

第二节  前列腺癌Gleaon 分级系統现代观点

第三节  前列腺癌组织学亚型

第四节  易与前列腺癌混淆的良性病变

第五节  免疫组化在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第十七章 前列腺痛前病变

第一节  前列腺上皮内瘤

第二节  前列腺不典型小腺泡增生

第二十八章软组织和骨转移性前列腺癌病理特点

第一节  前列腺癌骨转移

第二节  前列腺癌软组织转移

第二十九章 前列腺非腺性恶性肿瘤

第一节  前列腺非腺性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第二节  前列腺肉瘤

第三十章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细胞在前列腺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分布

第二节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

第三十一章 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进展

第一节  饮食中的致癌因素

第二节  遗传性前列腺癌相关基因

第三节  散发性前列腺癌相关基因

第四节  体细胞基因变异和前列腺癌

第五节  炎症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第五篇 前列腺癌临床诊断和分期

第三十二章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不同分子形式在前列腺癌检测中的作用

第三十三章 超声引导经直肠/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

第一节  发展背景

第二节  TRUS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

第三节  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

第三十四章 CT、MRI和MRS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

第一节  前列腺的正常影像学解剖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CT 和MRI 表现

第三节  前列腺癌的MRS 表现

第四节  前列腺癌的影像学分期

第三十五章  PETECT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第三十六章 前列腺癌分期

第三十七章 前列腺高病理分期的多变量预测模型

第三十八章 前列腺癌筛查策略:现状与思考

第一节  前列腺癌筛查策略现状

第二节  对前列腺癌筛查策略现状的思考

第三十九章 前列腺癌尿液诊断标志物及评价

第一节  DNA 标志物

第二节  RNA标志物

第三节  蛋白标志物

第四十章 前列腺癌影像学方法展望

第四十一章 前列腺癌检测方法展望

第一节  mRNA 分析和生物芯片

第二节  激光捕获的微显微技术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

第四节  生物信息学

第五节  前列腺癌的蛋白组学和分子特点

第六节  目前发展

第六篇 早期前列腺癌治疗

第四十二章 早期前列腺癌自然病程与治疗选择

第一节  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  早期前列腺癌自然病程

第三节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第四十三章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

第一节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技巧

第二节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几点技术改进

第四十四章 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用解剖及手术技巧

第四十五章 经会阴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第四十六章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适应证与手术前准备

第三节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方法

第四节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

第四十七章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

第一节  放射生物学

第二节  前列腺癌危险程度的评估及预后

第三节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原则

第四节  放疗技术及实施

第五节  前列腺癌放疗失败后的挽救性治疗

第六节  辅助性放疗和手术失败后的挽教性放疗

第七节  放疗的新探索和新技术

第四十八章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

第一节  前列腺癌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近距离放疗的放射物理学

第三节  植入粒子的放射生物

第四节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

第四十九章 前列腺癌照射治疗后生化复发处理

第五十章 前列腺癌的冷冻治疗

第五十一章 前列腺癌治疗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第一节  阴茎的血管神经解剖及勃起生理

第二节  前列腺癌治疗后ED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前列腺癌治疗后ED

第四节  前列腺癌治疗后勃起功能障碍的评估和诊断

第五节  前列腺癌合并ED的治疗

第五十二章 前列腺癌患者尿失禁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疾病相关性尿失禁

第三节  医源性尿失禁

第四节  前列腺癌患者尿失禁的诊断和治疗

第五十三章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PSA生化复发

第五十四章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第五十五章 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第三节  放射治疗与辅助及新辅助治疗

第五十六章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一节  前列腺癌生活质量调查

第二节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HRQOL及相关问题

第五十七章 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康复

第一节  尿失禁的康复治疗

第二节  性功能的康复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及癌性骨痛的康复

第四节  前列腺癌的营养康复治疗

第五节  心理康复

第七篇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及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第五十八章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

第一节  LAPC分期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疗

第二节  不同治疗方案与LAPC患者PSA进展及生存状况的Meta分析

第五十九章 激素治疗时机选择及方案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激素治疗方法和方案

第二节  激素治疗的时机 ——即刻治疗与延迟治疗

第三节  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第六十章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第一节  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第二节  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定

第三节  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治疗

第四节  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骨转移治疗

第六十一章 前列腺癌化学预防与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前列腺癌化学预防

第三节  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化学治疗

第四节  前列腺癌辅助化疗

第五节  前列腺癌新辅助化疗

第六节  前列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第六十二章 前列腺癌姑息性放疗

第六十三章  TURP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第一节  偶发前列腺癌

第二节  晚期前列腺癌

第六十四章 前列腺癌骨相关事件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机制

第二节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第六十五章 晚期前列腺癌并发症处理

第一节  膀胱出口梗阻

第二节  上尿路积水

第三节  骨转移

第四节  其他并发病

第六十六章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

第一节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原理

第二节  几种常用的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方法

第三节  结语

第六十七章 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

第一节  针对前列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

第二节  以前列腺癌新生血管为靶向的治疗

第三节  以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为靶向的治疗

第四节  前列腺癌的靶向RNA 干扰治疗

第五节  其他靶向治疗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篇 前列腺癌随访、数据库及Internet资源

第六十八章 前列腺癌随访

第六十九章 前列腺癌相关数据库的设计

第一节  数据库技术概述

第二节  前列腺癌数据库总体设计

第三节  数据库系统可视化操作界面的实现

第七十章 前列腺癌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资料录入

第二节  录入资料的保存及修改

第三节  资料查询

第四节  前列腺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及展望

第七十一章 前列腺癌Internet资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