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热烈祝贺《中国临床案例•红房子妇产科医院麻醉科病例精解》图书正式出版

时间:2023/6/10 9:45:30  浏览次数:412次



主编简介

黄绍强,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麻醉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分娩镇痛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麻醉学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麻醉医师协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产科麻醉的基础与临床、麻醉药药理学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SCI 期刊发表英文论文 40 余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主译或主编产科麻醉专著 3 部,参编专著 10 余部。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 30 年,在妇产科麻醉及危重症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副主编简介

孙申,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兼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重症医学管理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科委专家库成员,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



副主编简介

焦静,博士,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20 余年,在妇产科麻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危重产妇的麻醉管理。在产科麻醉及分娩镇痛领域有深入研究,参与国家自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多篇 SCI 论文,参译多本专著。



副主编简介

聂玉艳,副主任医师,2006 年于吉林大学硕士毕业后至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工作,从事临床麻醉近 20年。擅长高危孕产妇的麻醉管理、分娩镇痛以及产科重症抢救,临床经验丰富。曾参与多本产科麻醉专著的翻译工作,并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 SCI 论文。


序一

临床医生对病例报道有着天然的热情。作为临床医疗记录的一线证据,病例报道(又称个案报道)能够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特殊或者罕见病例、少见的不良事件等尤为重要。遗憾的是,病例报道现在仍被视为较低价值的临床证据之一。因为病例的低引用率(可能拉低影响因子),很多专业期刊拒绝接受详尽细致的病例报告,转而以 500 ~ 1000 字摘要或者副刊形式刊发,这种轻视大大降低了临床医生分享病例的热情。在当前循证医学时代,临床诊疗多以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的结果为指导。尽管后者为最佳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但如果忽视复杂的临床情况和必要的专业判断,这些临床实践可能并不总是适合个体患者。此外,即使是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也可能无法发现某些治疗的罕见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相反,病例报道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补充,通过讨论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的日常病例、意外的治疗结果或新方法来提高临床诊疗的敏锐性。同时,病例报道也有助于展现新研究的潜在方向或者作为医学教育的工具之一,因为病例报道往往比常规的教科书更加引人入胜。与常见的病例集相比,本书格式新颖、内容详实。每一篇的内容编排是在一个病例报道的结构里,按围术期的诊疗顺序,将“病例资料”娓娓道来,围绕每一个有价值的学习点随时提出问题,并结合指南共识或最新进展进行“病例分析”;“病例点评”不仅总结病例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临床麻醉的理性思辨和合理决策过程 ;最后的“要点”部分高度凝练了相关的诊疗要点。全书深入浅出、面面俱到,对于麻醉医生成长和进阶大有裨益。爱因斯坦曾说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祝愿本书读者通过阅读书中每一个精彩生动的病例,能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效!

2023 年 3 月



序言作者简介 :

姚尚龙,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副主任,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主任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麻醉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医学教育分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三任会长。


序二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是我国首家妇产专科医院,也是上海市乃至全国最负盛名的妇产专科医院之一。因其出色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而被亲切的称为“红房子医院”。我和“红房子医院”麻醉科的渊源很深——年轻时曾在那里学习产科麻醉技术。此后我长期担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和他们进行学术交流,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红房子妇产科医院现任麻醉科主任黄绍强教授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从事麻醉工作,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临床基本功十分扎实。在黄绍强主任的带领下,红房子妇产科医院麻醉科的临床医疗质量和水平、教学和麻醉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喜可贺。黄绍强主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本《中国临床案例·红房子妇产科医院麻醉科病例精解》就是他带领红房子妇产科医院麻醉科的青年医师们写出的十分精彩的临床病例报告,体现了绍强主任及其团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成果。我有幸先睹为快,并应约为本书作序。临床病例讨论是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①增强诊断能力。通过讨论真实的病例,医师可以学习识别和解决各种医学问题,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医师可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②促进团队合作。临床病例讨论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质量。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形成更好的团队合作 ;③提高医疗质量。通过讨论病例,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诊断和治疗方案也可以在团队的讨论中得到更好的完善和优化。这必定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④培养医学思维能力。临床病例讨论是一种培养医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医师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思考、分析和解决各种医学问题,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⑤促进医学科研。临床病例讨论也可以为医学科研提供素材和思路 ;医师们可以从讨论中发现一些疑难病例,对病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促进医学科研的进展。古代先贤教导我们有三种提高智慧的方法 :第一种,是通过反思,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最高级的方式;第二种通过模仿,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最简单的方式;第三种则是通过经历,即“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是最艰难的方式。而临床病例讨论就是这三种方法之集大成,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并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此我仍然试图强调讨论临床病例时应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第一,临床医师应注意收集病史,包括对症状和体征的仔细了解,结合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常见和频繁发生的临床事件应在临床判断中得到优先考虑 ;第三,临床医师应坚持“单一病因学”的临床原则,即关注最可能的诊断并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测试;第四,临床医师应在分析“因果关系”方面做好工作,确定临床问题的潜在原因并相应地进行治疗 ;第五,在遇到多个严重的临床事件时,临床医师应优先考虑关键问题 ;第六,临床医师应使用最佳证据来实施临床治疗,正如哲学家 William James 所言 :“Belief in a proposition,to be worthy of human nature,must be proportioned to the evidence。”《中国临床案例·红房子妇产科医院麻醉科病例精解》简洁易读,本书是把麻醉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本书提供了具有强烈临床指导意义的病例——既有麻醉科常见临床急症如各种休克状态、急性肺水肿、缺氧 /CO2潴留等病例的分析和治疗 ;也有临床罕见疾病的麻醉处理,如先天性寰枢椎脱位伴 Arnold-Chiari畸形产妇的麻醉处理、成骨不全产妇的剖宫取胎等。本书为寻求深化妇产科麻醉实践技能的临床医师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宝贵资源。“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本书的作者们都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年轻 的妇产科麻醉临床医师,他(她)们为那些决心做好临床工作的年轻医师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值得大家仿效。

2023 年 3 月



序言作者简介 :

薛张纲,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与危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第八、九、十及十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医师学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前言

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即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是一家有 139 年历史的国家卫健委属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在国内享有盛誉。因其建筑外墙均为红色,百年来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红房子医院。由于该名称在百姓心中的影响力非常大,2003 年医院申请并获批将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为第二冠名。本院麻醉科每年的麻醉工作量为 4.5 ~ 5.0 万例。如此大量的病例,无论是治疗成功的经验还是处理不当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有整理和总结以供学习的价值。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红房子妇产科医院麻醉科病例精解》终于编写完成了。本书汇集的病例,除了 2 例来自医院协作单位外,其余 30 例均为本院麻醉科近几年来收治的疑难及典型妇产科麻醉病例,很多是从科室的不良事件登记表中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另外也纳入了几例临床少见的特殊病例。结合指南、共识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对这些病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由点到面的逐一分析,内容几乎涵盖了妇产科麻醉(但又不限于妇产科麻醉)的所有重要知识点。书中的分析及点评包含了麻醉管理成功的经验及(或)处理不当、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本书的特点和亮点。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每一个典型病例的记录,针对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让读者熟悉这些典型病例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思路,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知识并积累经验。为了增加可读性以及培养年轻医生的临床思维,我们对编写形式也做了改进,一是由病例引出的问题和思考不是等病例资料全部叙述完后集中呈现,而是根据病例的发展过程遇到问题就随时提出来,随时分析,让读者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病例中来;二是在每个病例的最后增加了“要点”部分,总结了通过该病例的学习需要掌握的几个关键点,也就是把每一章的知识精华提炼出来,便于读者学习和查阅。本书实用性强,适合临床一线工作的各级麻醉科医师及相关医务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临床医学辅助教材,适用于麻醉科规培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及广大住院医师阅读。参与本书编写的都是麻醉科的骨干,这本书是科室集体智慧的结晶。书的每一章都经过仔细审核、认真修改,希望尽可能以较高质量面对读者。但由于水平的局限,书中存在不妥之处甚至错误是难免的,敬请专家和同道批评指正。最后,衷心地感谢姚尚龙教授和薛张纲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两位麻醉界的权威专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让本书提升了一个层次。他们的谆谆教诲既为本书的阅读提供了指导,也对麻醉科的同道们今后开展临床工作、尤其是组织病例讨论指明了方向。


2023 年 3 月

图书购买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