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热烈祝贺《脾胃病科诊疗实录》 图书正式出版

时间:2023/9/12 20:41:02  浏览次数:360次


主审简介


刘红书,主任医师,山东省名医,1983年毕业于原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聊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谷越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二批“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指导教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聊城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聊城市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年,“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刘红书传承工作室”成立。



主编简介

袁兵,主任医师,就职于聊城市中医医院。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心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刘红书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专业委员会理事,聊城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医保工作委员会委员。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科研项目“影响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腹泻疗效因素的研究”。


余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成长在新中国的农村,自幼受“文革”的影响,文化底蕴薄弱,更无先天之聪慧,幸逢改革开放之际,于1978年考上了山东中医学院,然胸中并无大志,不仅对中医一无所知,而且对自己的中医前途亦甚感迷茫。经过五年的专业学习,方明中医之深奥,对中医事业的感情逐渐加深,虽然学有所成,但成绩并非优秀。

1983年7月毕业后开始进入中医临床工作,经20余年的探索,然终未成器。幸于2004年始跟师名医谷越涛先生3年,完成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幸有党和国家培养中医人才政策,先后考入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学科带头人)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班。其间,经国内名家指点迷津,加之重温四大经典,自感茅塞顿开,形成了整体与局部协调、辨病与辨证结合、中医与西医并重的中医特色学术观点,以此指导临床实践,在脾胃肝胆病的辨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较好的临床疗效赢得了患者的好评。现经工作室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整理出近年来的临床案例,并将其汇编成册,以供读者在临证时拓展思路,为振兴中医事业贡献微薄之力。在此向参加整理编写的各位同事致以衷心的感谢。本书在整理编写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促、能力有限,内容上尚有不足,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指正,以期为岐黄之业的发扬光大增砖添瓦。

刘红书

2022年12月


前言

中医药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药事业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人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医药事业走过了蓬勃发展的红色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中医药事业,把中医药提高到中华民族瑰宝的高度,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重要讲话,一次次实地考察,一句句殷切嘱托,为我们广大中医药人在新时代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了道路、描绘了蓝图、明确了任务。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也是人体生存的“后天之本”,故脾胃的健康对于人体至关重要。本书精选山东省名中医刘红书治疗脾胃病及其他病证的经典案例,采用医案的形式讲述中医治疗脾胃病的思路、方法。每则医案都有疾病辨证分析、处方用药、诊疗心得体会等,充分体现了刘红书主任治疗脾胃病的辨证思想和用药经验。刘红书主任医案的整理,为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疾病提供中医思路,对临床医务工作者临诊起到启发及指导作用,推动了中医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使之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编 者

2022年12月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