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热烈祝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诊疗指南汇编》图书正式出版

时间:2024/6/4 16:48:11  浏览次数:204次

主编简介


孙士江,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河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第五届、第六届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七届副会长,河北省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中医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江苏省科学技术咨询专家,重庆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评审专家等。承担教育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 15 项课题,主编学术著作 14 部,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技术研究与传播”荣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医医院现代化建设与战略管理”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代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与管理模式重构应用荣获 2023 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政策研究奖。2014 年被河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8 年荣获人民网“改善医疗服务创新管理者”称号 ;2020 年被授予“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思想力院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大会优秀管理人才奖”。2022 年被授予“河北省政协年度优秀履职委员”。

主编简介



支政,医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员。河北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正处级)。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北省生命关怀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解放军医药杂志》《临床误诊误治》期刊编委等职务。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 项、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主持或参与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作为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主编著作 1 部、参编3 部,参编《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等规划教材 4 部。

主编简介



杜艳茹,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北中医药大学浊毒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优秀学术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浊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3 项,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授权 4 项发明专利,承担省级科研课题 10 余项,出版医学著作 15 部,发表论文 80余篇。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显著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的消化道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广泛认为是慢性炎症和黏膜退行性改变的结果,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且与胃癌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相关。尽管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成为临床实践中广泛关注的领域,但目前在其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一致和争议。为了提供全面且可靠的临床指导,本书汇编的指南由国内外胃肠学专家共同制定,结合了中西医学的共识意见。我们的目标是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权威、可行的指引,以改善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本书的编撰过程是一个综合评估国内外研究文献、专家共识和临床实践的过程。我们整合、评估了大量的证据,尤其是那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研究结果,并基于当前最佳的临床实践和专业意见,提出了一套全面的共识意见。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临床实践中的实用工具,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我们鼓励医生根据本指南的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特定情况和意愿,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最后,我们要感谢所有为本书制定做出贡献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以及所有参与评审和提供反馈的人员。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专业知识使得这份指南成为可能。衷心希望本书能够推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临床治疗。


2023 年 10 月


前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该病可归属中医“胃痞”“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范畴。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自开展纤维和电子胃镜检查以来,CAG 检出率占胃镜受检患者总数的 7.5% ~ 13.8% ;世界范围内均是老年人高发,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国际卫生组织调查发现,20 ~ 50 岁患病率仅 10% 左右,而 51 ~ 65 岁则高达 50% 以上。有报道 CAG 每年的癌变率为 0.5% ~1%,伴有异型增生(ATP)时癌变率更高。长期以来认为 CAG 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为 CAG 的发病原因,且与 CAG活动性改变及反复难愈有关。此外,与环境因素、宿主对 Hp 感染反应性、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因素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增加,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重视。因此,本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领域新的临床证据进行梳理,汇中外精华、融百家智慧。本书在学术范围、涵盖内容、权威性、实用性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希望本指南能够成为临床实践的指导,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和可靠的支持。本书中共识意见及指南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管理策略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推广和应用,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书系首次出版,其中缺点、不足在所难免。热切希望广大医务人员结合临床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待再版时予以改进完善。

编 者

2023 年 10 月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