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热烈祝贺《中国临床案例·乳腺癌MDT病例精解》图书正式出版

时间:2024/6/4 16:49:54  浏览次数:217次

作者简介


袁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合作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等。从事肿瘤内科工作20余载,师从中国肿瘤内科泰斗孙燕院士和徐兵河院士,致力于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和转化研究,相关研究在JAMA等国际期刊发表。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项,以及“全国三八红旗手”“人民名医”“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科技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等13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主编和参与编写《乳腺癌靶向治疗原则与实践》《抗肿瘤药物手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国家药品处方集》《黄芪》等重要多部肿瘤学专著。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主要起草人之一。

作者简介


吴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乳腺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作者简介


王永胜,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名医·卓越建树称号获得者。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病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卫健委乳腺癌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GBCC(全球乳腺癌会议)国际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等。在国际上率先系统开展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系列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淋巴结清扫术多中心系列研究、乳腺癌保乳微创治疗等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为首或为主参与的“功能影像技术引导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清扫术多中心研究”“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系列研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清扫术应用研究”“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指标及治疗对策”等课题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主译、参编著作60余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全文60余篇。

作者简介


刘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外科主任、乳腺肿瘤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逸仙乳腺肿瘤医院执行副院长。兼任国际年轻乳腺癌共识(BCY)专家组成员,亚洲乳腺癌协作组(ABCCG)成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外科》副总编辑,《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副主编,Cancer Biology & MedicineTBCR和《中华乳腺病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突飞猛进,大多数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部分肿瘤的发病率也逐渐下降,然而,乳腺癌的发病率仍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乳腺癌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被乳腺癌所困扰,尽管如此,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因此,乳腺癌更适合被看作一种慢性疾病,我们唯有长期不懈地攻守兼备,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在循证医学时代,国际大量的高水平研究证据源源不断涌入,而真实世界中患者的诊疗情况却更加复杂,我国的诊疗现状不同于西方国家,患者治疗不能照搬国际指南。由于乳腺癌具有不同的亚型,且随着时间的迁移和疾病的演变,不同亚型之间会发生转化,这种时空的异质性增加了临床诊疗的难度。现实中,各类不同的案例应实施个体化治疗,进而使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当前,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往往涉及影像科、病理科、外科、内科及放射治疗科等多个学科。明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合适的时机、科学的治疗手段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过去,患者为了寻求更好、更全面的治疗,往往奔波于多个门诊,就诊于多个学科的专家,最终综合各专家意见选择合适的方案。而现阶段,随着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发展,患者的诊疗流程不断优化,各专业的专家以线下或线上的形式,共同为患者集中制定规范的、合理的、有计划的治疗方案,既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乳腺癌的疗效。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临床实践中 MDT 的真实案例,一个个弥足珍贵的实战经验将给年轻医生带来更多思考和启发,以供其学习借鉴和诊疗参考。



序言作者简介

徐兵河,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学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前言

乳腺癌已成为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仍逐年上升,且新发病例呈年轻化趋势。我国乳腺癌在女性肿瘤死亡病例中排名第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改善乳腺癌的预后迫在眉睫。随着诊疗技术及方法的进步,多学科诊疗模式已逐渐融入到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多学科诊疗模式集多学科智慧、量身定制,让诊疗方案更科学、精准、规范,推进了精准化及个体化治疗发展,提升了肿瘤患者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集了来自15个治疗中心的30例具有代表性的乳腺癌真实诊治病例,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年轻患者,这也凸显了中国乳腺癌的流行病特点。在每个病例的诊疗过程中,多学科查房协作组提出各专业的诊疗意见,之后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治疗手段进行综合诊治,同时,病例最后的诊疗经验还梳理了现阶段部分关键研究的进展,结合诊疗指南和研究前沿,重在分享我国权威专家的诊疗思维及宝贵经验,并对目前循证医学数据不足的临床问题指出解决的方向,以提升年轻医生及医学生的诊疗水平。本书邀请国内享有盛名的乳腺癌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担任共同主编,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同道对学术方向和内容做出的精准的把握和提升!在本书出版之际,衷心感谢参与编写的各位专家!同时,本书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道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23年10月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