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1 痢疾

时间:2022/5/28 10:42:32  浏览次数:469次

医案1

患者:段某,男,28岁,1989年9月26日就诊。

现病史:患者因夜间劳作,食用不洁食物,翌晨腹痛泻利,里急后重,恶寒发热,头痛,曾服“吡哌酸、解热止痛片”无效。近两天上述症状加重,腹痛拒按,后重转剧,不欲离厕,利下赤白,昼夜10余次,寒热仍作,无汗,头痛如裹,腰胯酸楚,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舌苔黄,脉滑数,两寸略浮紧。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脓细胞(+++),红细胞(++),并见吞噬细胞。

中医诊断:痢疾。

辨证:此证为内有积滞,外感新凉,体壮邪实。

治则:清肠导滞,疏风解表。

方药:以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1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20g,大黄10g(后入),生石膏10g,黄芩10g,滑石10g,桔梗10g,甘草6g,荆芥10g,栀子10g,麻黄6g,桂枝10g,连翘15g,薄荷10g(后入)。2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剂后寒热已解,头痛亦除,便次显减,日仅二三行。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正常。唯腹痛绵绵,后重未已,胸脘痞闷,纳食不香。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外邪虽解,湿滞未消,脾胃不醒。继用香连化滞汤3剂,腹痛止,后重除,胃纳复常。

按语:痢疾初起,多由湿热与食积阻滞肠胃而发,《脉诀》有“无积不痢”之说。治疗当“先逐去积滞,以清肠化滞,调气养血”为其大法,但患者痢发之际,又兼外感新凉,风寒束表,里热邪实,表证亦急。如泥于导滞,弃表寒而不顾,只快利一时,却后患无穷。张锡纯治痢经验为“初痢兼感表证者,不可独治其痢而忽视表症,当在治疗药中兼加表散之品,以防邪随痢内陷。”故投防风通圣散,意在疏表寓清里之中,表里双解,甚为合拍。一谓“通因通用”,行气导滞,泻热攻里,荡涤肠胃湿热积滞;二乃辛温开郁、疏风散寒,加桂枝得微汁以解表邪。而用桂枝也有借河间治热痢用辛温以开发肠胃郁结、利湿润燥之意。佐大黄以消助火之虑。表证解后,扶脾导滞,用药亦清亦逐,故获痊愈。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