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类图书是临床医学图书的一个类别,即将一定数量的临床典型病例按一定的规范汇编而成的临床医学图书。随着医学出版的发展,读者对病例图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学病例类图书以其内容包罗万象、生动翔实、图文并茂、脉络清晰而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临床病例报告的历史,实际上反映了医学发展的历程,记录了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脚步,也反映了医学科学探索的历程。在实践临床工作中,观察者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特殊临床现象,仔细记录并报道这些现象,被同行参考、充实补充、完善,最终揭示了一个完整的临床疾病。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帕金森病的发现和进步就是从病例报告开始的。1817年,英国医师James Parkinson 以一篇名为《Essayon the shaking palsy》的病例报告,描述他观察到的以震颤、僵直、行动迟缓、肌肉僵直、四肢颤抖等和步态失调伴姿势不稳的病例,称之为“震颤麻痹”。后来,认识到患者没有真正麻痹(瘫痪),1892年 Charcot 将其命名为帕金森病。随后,探索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脚步一步步向前推进;1960年Enhringer等从患者脑部解剖发现基底核的多巴胺浓度减少。1982年美国加州暴发吸食海洛英后帕金森病流行,2年后Ballard等研究发现混杂在海洛因中的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选择性使中脑合成多巴胺的黑质细胞中毒、死亡,导致了多巴胺合成减少,基底核浓度减少并产生帕金森病。1990年Lindvall等将胚胎脑黑质细胞植入帕金森病患者脑内,5个月后黑质细胞生产多巴胺,能让患者自由行动。时至今日,多巴胺的补充治疗仍为帕金森病患者治疗的金标准。其他,如艾滋病、军团病等都曾是通过病例报告首次被发现的。
1.低年资医师用病例图书 低年资医师包括实习医师和低年资住院医师,这部分读者数量最大,求知欲强,但因为他们刚步入临床阶段,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在接触纷繁复杂的患者病情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他们需要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对常见病种诊疗技术的掌握。针对这一类读者的病例类图书,应注重全面准确地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以及阐述常见疾病的一般表现和罕见表现、需要鉴别的疾病和误诊误治的教训。这类图书与医学教材的不同点,在于可规范读者的临床训练以及使他们开阔眼界,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
2.高年资医师用病例图书 高年资医师一般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这部分读者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需要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入。在病例的选择上,他们更期望有高水平、高难度的疑难病例。如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2009年、2018年分别出版了3辑《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该书体例新颖,在揭示最终诊断的手段上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临床照片、简要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皮肤检查、提问(请读者思考该病例可能是什么病)、可能的诊断(提出 2~5 个可能的疾病)、关键的辅助检查、最终诊断、小结,这样的写作方式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空间,并为读者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诊断思路。
3.名医名院病例图书 著名临床医学专家具有深厚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会知名度,而著名的大医院又具有完整的学科配置,先进的诊疗技术,患有疑难病的患者多辗转于多家医院,最终到了更为权威的医院,才以求获得最终诊断和有效治疗。《翁心华疑难感染病和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017已出版5辑),领衔主编为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翁心华教授。数十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在诊治经典传染病及感染病的医疗中具有学科特色和优势,收治了大量疑难和发热待查病例,其中不少病例是经典和疑难病例。《翁心华疑难感染病和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精选较为精彩的确诊案例,对它们的诊治过程加以描述,附上医师经验体会和诊疗思路,配以翁心华教授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师的实践心得,并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对病例点评,临床医生可以从这些揭开谜底获得确诊的疑难杂症分析过程中获得独特感悟,并从医学思维流中获得疑难感染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名医名院病例图书一般也适合高年资医师阅读,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生在通过一定的训练之后,往往能够在临床上独当一面。
4.病例图书译著 临床病例报告一直是国际医学界非常重视的研究方法和论文体裁,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具有其特殊的极高价值。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曾引进出版了“美国住院医师必读系列教材”,包括《内科住院医师病例分析与讨论》《外科住院医师病例分析与讨论》《妇产科住院医师病例分析与讨论》,还引进出版了“临床医学病例精粹系列译丛”,包括《高血压病例精粹》《急诊医学病例精粹》等多种,“放射学家掌中宝系列译丛”,包括《产科百例疾病影像诊断精粹》《儿科神经百例疾病影像诊断精粹》等多种。这些病例图书译著,对于国内同行借鉴国际先进临床病例研究经验和写作方法,提高我国我国医学界的临床病例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附互联网技术的病例分析类图书 医学教育与多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密切相关。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除了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外,还可以提供外文翻译、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使读者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如身临其境地参与诊疗过程,并能进行资料的分析、归类和整合,了解国际最新进展,从而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国内一些重点医学图书出版社正在积极探讨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病例分析类图书开发出版。
6.误诊误治类病例图书 误诊误治类病例图书在病例类图书中占比不多,笔者查阅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目前在售的80种病例类图书和中国医学著作网近年组织编写出版的81种病例类图书,没有一种为误诊误治类病例图书。搜索京东网图书频道也只有5种在售误诊病例类图书:《肿瘤疑难病诊疗图谱——误诊典型病例分析》(吴敬亮著,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神经系统少见疑难误诊病例分析》(张广智、邹玉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超声误诊漏诊病例分析》(黄品同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妇产科误诊病例分析与临床思维》(乐杰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影像误诊病例分析》(赵斌等主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由此可见,误诊误治类病例图书可谓凤毛麟角。然而,临床误诊误治类病例类图书是否不重要呢?笔者2018年初在一个学术年会上曾听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咽喉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大波教授讲到病例问题,他认为:总结临床上的典型病例、疑难和罕见病例成功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其意义不言而喻;然而,总结临床上的误诊误治病例,意义同样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比前者意义更加重要。因为,临床医学上的任何进步,都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获得的。从出版社会经济学角度看,正因为罕见,着力开发一下误诊误治类病例图书,相信会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护士用病例图书 护士用病例图书目前在整个病例类图书中尚是个短板,目前已经出版的品种和数量都不多,近年已经出版的有《神经内科危重病例护理分析》(刘芳等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NICU血管内治疗术后监护与管理病例荟萃》(刘丽萍主编,科学出版社,2018)《临床护理病例分析教程》(刘贵琪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临床护理学情境教学病例》(徐锦江等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等。从整合医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典型的、罕见的或疑难的临床病例的完整诊疗,都离不开整体的、优质的和高效的临床护理,而护士又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因此,不管从临床工作需要出发,还是从出版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考虑,大力开发护士用病例图书,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8.中医临证医案 中医临证医案即相当于西医的临床病例。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是中医临床医师实施辨证论治过程的文字记录,是保存、查核、考评乃至研究具体诊疗活动的档案资料。特别是名老中医的整理和挖掘研究,对于传承其有效的临床疾病的诊疗经验方意义重大。正如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学者章太炎先生所言“医之成绩,医案最著”,高度评价了医案在中医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为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和中国医学著作网近年合作出版了一批名老中医临证医案图书,如《李佃贵脾胃病临证医案精选》(2016年)、《董燕平临床经验荟萃》(2017年)、《李淑荣名老中医经验荟萃》(2017年)、《史志刚临证精华》(2018年)等。这些名老中医的经典医案,多由所在单位的国家或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协助整理,经名老中医亲自审定,系统总结了名老中医的学术理论、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经典医案等,为中医临证医案类图书的出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临床病例报告在国内医学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临床医学期刊也缺少严格的要求,一般只强调“病例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即病例简介和讨论”。这与国际上对病例报告的研究和写作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较于长篇的临床论著,病例报告的写作似乎显得较为简单,但事实上,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病例报告并不容易。针对病例报告的规范写作和发表,部分国际医学小组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病例报告写作指南,而由 CARE 小组制定的 CARE 指南就是其中之一。
“CARE”是一个英文缩略语,由“case(案例)”的前2个字母以及“report(报告)”的前2个字母所组成。因此,顾名思义,CARE 小组就是因“病例报告”而生。
2016年1月,CARE 小 组 发 布 了 2016 CARE 信息清单更新版,见表15-1。
从表15-1列出的撰写一篇病例报告所要涵盖的各个项目来看,在写作病例报告时,必须明确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在一份病例报告中,对于患者诊疗经过的描述,强调遵循时间轴进行,必须标出每一步诊疗操作的具体时间点,可以采用图表形式进行清晰展示;其次,要求作者在描述患者的诊疗经过时,同时说明采取每一步诊疗操作的理由及其结果;第三,要求作者明确指出,与既往文献资料报道的病例相比,本次报道的病例有何特殊性或创新点,能够为临床实践带来哪些新的启发,以及今后如何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临床实践水平的提升;最后,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应充分保护患者及其相关人员的隐私,尊重他们的知情权,要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
国际一些著名医学期刊也对病例报告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如专门发表病例报告的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在线医学杂志《BMJ Case Reports》要求所发表的病例报告的写作提出具体要求:(1)文题 :BMJ Case Reports 不强制要求作者在文题中加入“病例报告”这个词;(2)简短的小结 :最多 150 个英文单词的简短小结,描述病例的临床表现和结局,强调可供学习的关键点;(3)背景 :说明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个病例很重要,其有趣点在哪里?(4)病例介绍 :描述临床表现、相关病史以及为何相关,对临床发现进行解读,说明这些发现是如何影响临床决策的;(5)检查指标 :列出所有与疾病背景相关的检查,对影响处理决策的检查进行讨论,选择合适的图片或视频来阐述观点(注意保护患者隐私);(6)鉴别诊断 :说明最终的诊断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以及之后的处理结果和治疗决策是什么?(7)治疗 :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8)结局和随访:给出明确的随访数据,对死亡患者必须予以说明;(9)讨论:强调对已发表的相似的病例报告以及相关指南进行小结,强调本病例的价值及有趣点,阐述相关的病理机制,指出经验教训和易犯的错误;(10)学习要点/重要信息 :列出 3 ~5个观点,即针对该病例的学习要点;(11)参考文献 :仅纳入相关文献;(12)必要时,可以提供患者对诊疗体验的评价。
当写完一篇病例报告,准备发表时,研究者应对病例报告进行初次评估,以确保病例报告的研究质量,
CARE 小组发布的2016 CARE 信息清单为临床病理报告提供了规范和写作指南,但是否所有的病理报告都要严格按照其写作呢?也不一定。由于病例报告有典型病例、疑难和罕见病例、误诊误治病例、护理病例、临证医案等多种,每种病例报告又各有其特点,另外,病例报告的作者层次也不一致,所以,在遵循2016 CARE 信息清单的基础上,根据各个病例的实际情况,撰写病例报告,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病例类图书的构成
病例类图书在构成上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病例图书,即书中全部是病例内容,如《中国呼吸内镜介入治疗典型病例(第一卷)》(王洪武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另一类是混合式病例类图书,即书中既有常规的诊疗内容,又有专门的病例篇章,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重点与典型病例》 (邱方等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一般而言,单纯病例图书的病例内容往往较深,或为疑难、罕见病例,更适合高年资医师阅读参考;而混合式病例类图书中的病例一般为临床典型病例,更适合低年资医学学习。一本病例类图书选择哪个构成模式,要根据病例内容以及策划时所确定的读者对象而定。
三、病例类图书的书名
笔者观察,单纯性病例类图书的书名最后一般都有“精粹”“荟萃”“讨论”“分析”“精解”“精讲”“精选”等用词,而混合式病例类图书的书名的最后一般没有这些用词,直接以典型病例结束,但在书名的前面往往有“某某病诊治重点”等字样,这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病例类图书各自书名的一个特点,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病例类图书内容上的区别。
四、病例类图书的作者
病例类图书的作者是来自一家医院好,还是来自多家医院佳?这可能不宜一概而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内科复杂病例巡诊精粹》(丁文惠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白文俊教授团队男科疾病病例精解》(白文俊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这类病例类图书的作者显然都来自一家医院。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第一辑于2005 年出版,有 5 家著名医院参与,2009年该书出版了第二辑,参与的医院扩大到了十多家著名医院。2018年由中国医学著作网策划、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呼吸内镜介入治疗典型病例(第一卷)》(王洪武主编),参与医院更多至全国数十家,基本代表了中国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国内最高水平。
五、“我院”“本院”“我科”要慎用
因为病例报告一般都是作者个人的亲身体验,文章中难免出现“我院”“本院”“我科”这样的用词,这在一篇病例报告类论文中,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若出现在病例类图书中,则可能就出现问题。因为一本病例类图书往往汇集了数十个或数百个病例,这些病例也往往不是一个医院或一个科室发生的,如出现“我院”“本院”“我科”这样的用词,往往令读者不知是哪个医院或哪个科室,除非这本书的作者来自于一个医院,可用“我院”“本院”,或来自于一个医院的同一科室,可用“我科”,否则,应使用医院或科室全称,以方便读者了解病例的发生地和医疗机构。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