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安洪泽,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容城县中医医院科教科长。九三学社社员,河北省第三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保定市名中医,河北省第二批白求恩式好医生。
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易水学派研究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弘医堂百师千徒传承工程学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保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在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先后跟师于河北省名中医范新发主任、杨光福主任,国医大师王琦,首都国医名师裴永清教授、张婕教授。能熟练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治疗失眠、心悸、胃炎、腹泻、鼻炎、眩晕、头痛、咳嗽、月经病、男科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共发表医学论文32篇,出版著作4部,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4项。
杨晓雨,2013年毕业于河北联合大学(现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容城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兼任保定市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秘书,保定市糖尿病协会委员。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采用中药和中医诊疗技术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中医运用调理气机、培本固元、祛痰化瘀等扶正祛邪法治疗肿瘤方面有深刻体会。2019年参加河北省基层中医骨干医师培训,取得优异成绩;2021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及心内科进修,跟师于张培彤、杨宗艳、李军等专家。
序一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学术体系,是世界上唯一有数千年传承而且在不断发展完整的医学体系。中医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也对世界医学体系的完善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师徒传承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师承教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文明,是中医守正创新发展的基础,更是中医教育体系的核心。中医师承教育主要通过临床跟师、抄方学习、口传面授的方式来继承老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锻炼学生的中医素养,丰富学生的中医底蕴,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符合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在历代都影响颇深,特别是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中医师承教育大力的支持,其作用和优势愈加明显。容城县中医医院安洪泽是基层中医的杰出代表,其组织该院中医同道共同编写了《师承医腋集》一书。本书主要讲述了跟师过程中的成长、领悟、感受,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老师的病案进行整理和归纳。本书作者十分注重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和医德修养,重视继承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跟师过程中不断提高临床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百姓身心健康,充分体现了拜师学习与临床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性。在此,我祝贺本书的出版发行!并希望本书能为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届国医大师
序二
《师承医腋集》一书在主编安洪泽、杨晓雨组织下完稿付梓。该书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结晶,纳诸医家之经验,融个人随诊之感悟,情真意切,对中医后学之人大有裨益。
余虽年迈,七十有八,在中医治学的道路上,尚不敢懈怠,工作之余仍在研读,因为中医学术无止境,实可谓博、大、精、深。
借此机会,我想与同道共勉:治学中医,一定要铭记医圣张仲景之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此 16 字见于《伤寒论·序》)。精心学医,良心行医,真心传医,是每一个中医人应尽的天职和应有的担当。
2021 年 8 月 28 日于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
序三
安洪泽主任医师跟诸多名师临床、学经典、搞科研、探究学术,可谓是学验俱丰、非常出色的青年中医专家。由安洪泽、杨晓雨主编的《师承医腋集》,稽之古籍,追溯现状,集多家名医大家之精,汇集了诸多老中医药学家的研究心得,实乃不可多得之作。这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活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体现,更是他们几十年的研究逐步凝练为智慧的结晶,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学术资源,希望中青年中医要珍视之、继承之、发扬之。
此作融合国内各专家的经验,分门别类,发扬固有特点,独树一帜,以供实用,造福人类,为国增辉。
作为中青年中医,任重道远。中医传统的师承方式仍然值得继续发扬。作为中青年中医工作者,应拜高水平的中医为师,边读书边验证于临床,成为当代名中医的私塾弟子,乐何如哉!
愿祖国医学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工作更上一个新起点,愿此作对中医事业起到一个推动作用,于医学上之贡献,必甚宏大,读者其所获必丰。认为本书内容是瑕不掩瑜的,故乐为之序而推荐。
2021 年 8 月 28 日
前言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每一个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我有幸成为河北省第三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跟师于河北省名中医范新发教授,并顺利结业,又参加了河北省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项目学习。可谓感慨良多,6 年的学习时间,每年两次的集中学习,每次 1 周,共 14 位国医名师、临床大家的经验传授和教诲,以及每周 1 次的跟诊抄方,使得我从对中医的懵懂无知到对患者诊治的游刃有余,感慨中医博大精深,医理浩瀚,辨治得法,确能救人于顷刻。项目学习结束后,仍未停止对经典理论的复习,读医案,写体会,跟师抄方,白天临证,夜间读书,可谓不亦乐乎。
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名师经验的获得是在对患者诊治过程中反复实践、揣摩出来的,对后辈学者能起到少走弯路的作用。作为中医人,传承国粹,发展中医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所以就发起了院内师承的倡议,并得到院领导支持及同人的积极响应,愿为传承中医做些贡献,4 名高年资医师收 10 名优秀青年医师为徒,进行临床带教,定期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和体会,撰写跟诊医案;又与北京中医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协作单位,我院 7 名骨干医师拜名家为师,定期到北京中医医院跟诊抄方,尽得老师们的倾囊相传。同时,河北省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学员在广安门中医医院进修学习,也参照师承工作制度严格要求。两年来,院内外师承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今择优秀医案和临床体会合而为辑,供同道学习、参考。
本书分体会篇、医案篇、随想篇、论文篇 4 部分:体会篇是跟师过程中对某一方、证、药物的认识或跟师经验的总结,或初入杏林的感受和体会,可谓情真意切;医案篇是跟师学员对老师效验的病案整理,有完整的理、法、方、药及病案分析,反映了对中医经典理论原则的领悟及对中医临床的思辨过程;随想篇大多是临床工作中有感而发,耐人寻味;论文篇是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总结归纳老师经验的文章,也一并收录。文章体裁和写作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尽量原汁原味地展现每位学员的学习成果。
“守正创新,传承精华”的中医药传承发展思路,给中医人指明了方向,沿师承这条主线,中医药定会大放异彩。我们总结师承工作取得的部分成绩,每篇不过只鳞片抓,日积月累而篇幅始具,经整理成集,犹集腋成裘,故名《师承医腋集》。因写作水平有限且为初学,书中难免纰漏甚多,敬请斧正!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