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向应教授:《中国临床案例•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病例精解》主编、中华医学会及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

来源:医学著作网 作者:医学著作网 时间:2023/3/7 8:10:15  浏览次数:404次

顾向应教授:《中国临床案例•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病例精解》主编、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委会主任委员


【专家简介】



顾向应,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生育调控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避孕药具安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天津性科学协会女性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天津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常务委员,《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第二届编委,《中国计划生育与妇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常务编委,《国际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学杂志》常务编委。

从事妇产科专业工作 30 余年,擅长: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专业疑难手术及疾病的诊治及女性各时期性功能障碍的诊治。


【盘点2022】顾向应教授:推行高效长效的避孕措施,重视女性全生育周期的生育力保护

岁序更新,观往知来。2022年已步入尾声,这一年虽然疫情的阴霾依然笼罩,但妇产科领域的工作者们,克服困难,携手共进,在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岁末之际,妇产医典特别策划2022年妇产科学术盘点栏目——医典回眸,与各位妇产科同道回眸学术经典,展望未来发展!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顾向应教授就2022年计划生育领域的学术热点进行回顾与展望。

2022年计划生育领域取得的进展

2022年全国计生领域的医护人员团结一致,在防疫抗疫的基础上依然在为计生事业的发展辛勤耕耘。这一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以及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和同道们戮力同心,为计生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因为疫情的原因,学术交流大多在线上进行,为了提升基层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两个分会的专家分别开展了20期线上病例精解和5期QAC女性生育力保护优秀病例对话,将一些计划生育临床工作中典型的、疑难的病例进行分析讲解,该学术活动获得了同道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在指南共识方面,为更好地应用高效避孕方法,两个分会的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编撰了《避孕针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避孕针在我国已经应用多年,成分和剂量几经变化,因而有很多临床医生不了解其应用的范围和深度,该共识的发表不仅规范了避孕针的临床应用,也将使避孕针发挥其在预防非意愿妊娠中应用的价值。

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三孩政策”实施后,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流产女性未来的生育力,规范人工流产的操作也是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此方面,两个分会的专家也撰写了《规范人工流产全程管理建议》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另外,为积极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0-2030》,保护女性生殖健康,医疗性人工流产手术就需要更加精准化,为了使临床医生重视人工流产术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相关问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共同编写了《人工流产术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专家共识》,为子宫内膜修复相关治疗提供了临床决策的参考。

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总数平均每年大约 900多万例,约占全球的1/6 。人工流产围手术期下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引起重视。那么存在下生殖道感染的女性人工流产的时机、生殖道感染治疗的标准以及在围术期应该如何处理下生殖道感染都是计生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大家知道人工流产是限时手术,不能因为下生殖道感染一味地延长手术时间,当然下生殖道感染也要治疗后有良好的转归才能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因此,为提高临床医生对人工流产术前下生殖道感染筛查的重视,以及规范生殖道感染的治疗,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与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联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编撰了《人工流产围手术期下生殖道感染筛查和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因此,疫情这三年,在国家有效防疫抗疫的形式下,我们计生领域的工作也是持续有序地开展着,并且收获了很多成果。

2022年计划生育领域的热点学术主题

“三孩政策”实施后,计划生育的概念实际上也回归了计划生育学的本真,即育龄妇女应避免或减少非意愿妊娠,强调适时生育和优生优育。大家都知道人工流产手术若发生并发症对女性生殖健康危害较大,同时女性的生育力会随年龄增长逐年下降。目前计划生育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强调对女性全生育周期的生育力保护,也就是从青少年时期、育龄期一直到围绝经期。 

首先,对于青少年人群,普及并落实长效可逆的避孕方法;在人工流产围术期应做好术前评估和术中生育力的保护一直是计生领域大家十分重视的问题。

其次,“三孩政策”实施后高龄孕妇增加,包括合并各种疾病的孕妇人群也在增加,临床中终止妊娠的需求较为多面化,这些都对计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特殊部位妊娠、稽留流产、胚胎残留、不全流产的保守治疗等都是计生领域大家较为关注的学术热点。

第三,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及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继续推进的PAC流产后关爱项目和QAC人工流产围术期女性生育力保护项目也是计生领域大家一直在推进的工作。这两个项目的开展都切实减少了重复流产的发生,提高了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此外,今年女性生育力保护的又一项目,也就是子宫内膜修复项目也在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支持下正式发起,项目号召大家在人工流产围术期,如果流产女性短期有生育需求,就立即开始子宫内膜修复计划。

第四,对于不孕不育的治疗、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处理以及人工流产术后女性的生育力的恢复等也是计生领域大家关注的热点学术主题。总而言之,大家关注的学术热点都离不开生育政策,在促进女性生殖健康、保护女性生育力的目标下,计生领域的工作者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计划生育在生殖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计划生育在生殖健康服务中占据着主导作用。第一,女性全生育周期均需要避孕节育兼顾防病治病和优生优育;第二,虽然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减少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但在临床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需要终止妊娠,也就是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在人工终止妊娠的过程中,优化手术方法,规范手术流程,才能更好地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所以,计划生育在整个生殖健康服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计划生育手术中女性生育力保护

计划生育手术中对女性生育力的保护涉及很多方面,例如人工流产围术期应仔细评估生殖道感染的情况,如果存在感染需要治愈后再进行手术,这是术前生育力保护的措施之一;术中,应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按照规范在超声引导、宫腔直视系统下进行手术,避免或减少盲式手术,可以把对子宫内膜的损伤降至最低,这是术中的生育力保护措施;术后,可以立即启动子宫内膜修复计划并立即采取高效的避孕措施,尽最大的可能减少重复流产的发生,就是术后生育力保护的措施。

计划生育临床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


计划生育临床工作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就是人工终止妊娠中的非意愿妊娠,也就是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近年来,非意愿妊娠仍居高位,包括医学原因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不论是早期还是中期,也是高危病例居多,多次重复流产的病例居多,例如胎停育,特殊部位妊娠的一些疑难病例,包括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等比较罕见的病例都呈现出多发的态势,这就要求计划生育领域的医生需要进行多方面规范化的培训,以掌握超声、宫腔镜、腹腔镜等设备的使用和手术技巧,具备丰富的实操经验才能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疑难病例。

此外,在避孕节育方面,高效长效的避孕措施的推行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误区。这些误区主要集中在医患双方的认知层面,临床中一些妇产科医生对高效长效的避孕措施认知不足导致患者也此类避孕方法存在偏见,认为激素类避孕方法会导致各种问题。因此,高效长效的避孕措施的推行和普及还需要扩大宣教的力度,从对医务工作者的宣教和对病患的宣教两个方面着手。

在全生育周期的生育力保护和全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服务中,高效长效的避孕措施是一级预防;PAC、QAC项目都是二级预防;对于人工流产并发症或不孕不育的治疗,可以理解为三级预防。防患于未然,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因此,高效长效的避孕措施的推行仍是计生领域工作者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转自【妇产医典】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荣誉回顾】妇产科顾向应主任当选计划生育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参加就职仪式

日前,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2018年度新任主任委员就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赵玉沛、驻会副会长李五四等学会领导,以及专科分会2018年度新任主任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主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顾向应主任当选计划生育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饶克勤秘书长介绍了到会领导并宣读计划生育学分会顾向应等34名2018年度新任主任委员名单。赵玉沛常务副会长为新任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就职仪式上,受中华医学会会长马晓伟委托,赵玉沛常务副会长对新任主任委员进行了集体谈话。他指出,主任委员不仅是所在专业领域的学术精英,也是由全体委员推选的行业领头人,承载着中华医学会和专科分会的重托,肩负着所在专业改革发展的重任。在谈话中,赵玉沛常务副会长对新任主任委员和专科分会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第二,进一步发挥专科分会党的工作小组的重要作用,以党建促进业务发展和学科发展,保障专科分会发展的政治方向。

第三,要做《中华医学会会员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第四,做到勤俭办会,厉行节约,并着力提高学术会议的质量和品质。

第五,专科分会之间要加强横向联系,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第六,不忘办会初心,牢记学会使命,大力弘扬学会的社会公益性,积极开展健康公益活动,做健康中国的推动者。


转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图书推荐】

1.主编权威

本书第一主编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顾向应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生育调控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众多职务。

本书第二主编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育调节科主任钱志大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女性生育调控学组委员等众多职务。

2.作者重视

本书集结了近几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专家们所在单位的36个疑难危重症病例。本书的每一个病例,均由当初具体负责经治的一线医师提供,他们将自己当初诊治该病例的切身体会和丰富经验尽可能详尽地呈现出来;同时,也邀请上级医师对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做精彩点评,指出该病例的诊治经验和教训,对读者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有所裨益。

3.内容实用

本书共36个病例,这些病例看似常见,但常常合并其他状况,易造成诊断和治疗困难,如子宫腺肌病患者人工流产术后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合并宫角妊娠的双胎异位妊娠、输卵管绝育术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等。还有一些少见、疑难疾病,临床医师可能经验缺乏,有些病例更是涉及多系统疾病,单一科室常常难以诊断处理,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如计划生育手术并发子宫动静脉瘘、宫内节育器异位于泌尿道或肠道、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计划生育手术麻醉镇痛下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还有一些病例涉及诊疗新技术的应用,如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人工终止妊娠和计划生育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介入治疗和腔镜技术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应用等。对提高广大临床医师的诊疗思维有重大意义。

4.意义重大

只有好的临床思维,才能做到精准地应用各项诊疗手段,而不是广撒网、过度检查,既浪费医疗资源,也给患者和社会增加负担,甚至延误病情。正是基于上述目的,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的临床一线医师们根据他们的临床实践,编辑出版了《中国临床案例·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病例精解》,总结不同计划生育领域疾病的诊疗经验和教训。该书籍的出版将有助于提高广大临床医师的诊疗思维,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图书序言】

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领域疾病一直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已发展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服务,其涉及人口众多,如处理不当,将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我国每年人工流产数量大,呈现低龄化、重复化和高危化等特点,由此带来众多并发症,如不规范操作更可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人民群众对优质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与计划生育服务能力不足和服务意识欠缺等存在矛盾。计划生育工作者需全面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紧紧围绕节育、生育、不育三大主题内容,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人民的生殖健康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逐步完善,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力度加大,为更好地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提供了支持。相较于其他系统疾病,计划生育领域疾病有其显著的特点:涉及人群面广、年龄跨度大,除了常见病和多发病外,生殖系统病情不仅本身复杂多变,更因为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存在不少疑难罕见病例。积极诊治计划生育领域疾病,普及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十分重要。计划生育专科医师需要多年临床实践和继续医学教育才能更深入地掌握所学专长,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遇到疑难病例处理能力相对薄弱,提升其计划生育领域疾病的诊疗能力迫在眉睫。

令人可喜的是,不少新技术在计划生育领域得以应用,特别如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人工终止妊娠和计划生育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介入治疗和腔镜技术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应用等,为计划生育领域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今天,我们拥有众多的检查和治疗手段,规范临床诊疗思维却比以前更加重要!只有好的临床思维,我们才能做到精准地应用各项诊疗手段,而不是广撒网、过度检查,既浪费医疗资源,也给患者和社会增加负担,甚至延误病情。正是基于上述目的,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的临床一线医师们根据他们的临床实践,编辑出版了《中国临床案例·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病例精解》,总结不同计划生育领域疾病的诊疗经验和教训。该书籍的出版将有助于提高广大临床医师的诊疗思维,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图书前言】


《中国临床案例·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病例精解》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结了近几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专家们所在单位的疑难危重症病例。该书包括合并生殖道畸形的妊娠终止,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并发子宫损伤,宫内、宫外复合妊娠,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子宫肌壁间妊娠,宫角妊娠,间质部妊娠,中孕引产合并胎盘前置状态伴植入,宫内节育器盆腹腔及其他脏器异位,宫内节育器伴发盆腔脓肿,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致深静脉血栓,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和腔镜技术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应用,计划生育技术严重并发症,不孕不育、科学备孕和优生优育咨询,男性生殖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男性绝育术及其并发症,计划生育手术麻醉镇痛严重并发症等。这些病例看似常见,但常常合并其他状况,易造成诊断和治疗困难,如子宫腺肌病患者人工流产术后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合并宫角妊娠的双胎异位妊娠、输卵管绝育术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等。还有一些少见、疑难疾病,临床医师可能经验缺乏,有些病例更是涉及多系统疾病,单一科室常常难以诊断处理,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如计划生育手术并发子宫动静脉瘘、宫内节育器异位于泌尿道或肠道、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计划生育手术麻醉镇痛下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还有一些病例涉及诊疗新技术的应用,如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人工终止妊娠和计划生育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介入治疗和腔镜技术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应用等。

该书的重点在于分享、交流、总结和提升。当临床医师再次遇到类似的病例,应该采取怎样的临床诊疗思维,而不仅仅只依靠各种检查手段;同时由于很多疾病涉及多系统侵犯,强调了多学科协作(MDT)的重要性。本书的每一个病例,均由当初具体负责经治的一线医师提供,他们将自己当初诊治该病例的切身体会和丰富经验尽可能详尽地呈现出来;同时,我们也邀请上级医师对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做精彩点评,指出该病例的诊治经验和教训。希望该书对读者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有所裨益。

编 者

2022年3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病例 1  Robert 子宫稽留流产清宫后胚物残留

病例 2  早孕合并阴道横隔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病例 3  因计划生育手术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内膜及肌层损伤

第三章  妊娠生理和妊娠诊断

病例 4  宫内宫外复合妊娠

第四章  男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殖生理

病例 5  先天输精管、精囊发育不良

第五章  异常妊娠

病例 6  中孕引产清宫术后子宫动静脉瘘

病例 7  剖宫产瘢痕合并宫角双胎异位妊娠

病例 8  宫腔观察吸引系统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Ⅱ型)

病例 9  子宫肌壁间妊娠

病例 10  中期妊娠引产合并重度地中海贫血

病例 11  中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合并胎盘植入

病例 12  孕 15 周胎盘前置状态伴穿透性植入引产

病例 13  宫角妊娠(Ⅱ型)

病例 14  中期妊娠引产胎盘前置状态伴胎盘植入

病例 15  瘢痕妊娠 - 凶险前置胎盘 - 治疗性早产 - 产时大出血

第六章  宫内节育器具

病例 16  宫内节育器子宫外异位(盆腹腔内)

病例 17  宫内节育器子宫外异位(膀胱、输尿管、肠管)

第七章  女用甾体激素避孕药具

病例 18  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期间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

第八章  输卵管绝育术和吻合术

病例 19  输卵管绝育术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第九章  输精管绝育术和吻合术

病例 20  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微创、长效的男性首选避孕节育措施

第十章  人工终止(中止)妊娠

病例 21  宫内节育器及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在高危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应用

病例 22  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稽留流产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计划生育手术的麻醉镇痛技术

病例 23  计划生育手术实施麻醉镇痛的严重并发症(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

第十三章  计划生育手术严重并发症

病例 24  子宫腺肌病患者人工流产术后 DIC

病例 25  药物流产米索前列醇过敏性休克

病例 26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后盆腔脓肿

病例 27  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烦人的小硬块

第十四章  科学备孕和优生优育

病例 28  家族性智力低下的遗传咨询

病例 29  婴儿期不明原因夭折的遗传咨询

第十五章  不孕不育

病例 30  Y 染色体微缺失——不育男性不可忽视的忧伤

第十六章  腔镜技术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应用

病例 31  宫腔镜技术处理黏膜下子宫肌瘤合并不全流产的应用

病例 32  宫腔镜技术处理子宫穿孔合并输卵管嵌顿的应用

病例 33  宫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节育器嵌顿 / 残留中的应用

病例 34  宫腔镜技术在处理特殊胚物残留中的应用

病例 35  宫腔镜在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病例 36  大月份引产后子宫穿孔行宫腹腔镜手术



【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启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新征程】——2022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学术年会于线上召开


寒风凛冽,吹不灭学术交流的热情,封不住守护健康的决心。2022年12月16日至18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办,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承办,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协办的2022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学术年会于线上召开。会议内容涵盖计划生育学和生殖健康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路径、服务模式和流行病学研究等。大会介绍了计划生育学新进展、新动向,探讨学科前沿、焦点、热点等问题。

开幕式上,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顾向应,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阚全程,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新军致辞。王大方副秘书长强调人口问题关系民生大计、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党中央重视人口问题、心系民生问题,生育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应坚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顾向应主任委员表示,今年正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国家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称赞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大无畏精神,相信计划生育分会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乔杰院士感谢大会主办方,表示对建立生育支撑政策体系怀有信心和决心。阚全程主任总结了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在计划生育方面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向中华医学会对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王新军院长祝贺大会顺利召开,表示为能见证河南计划生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倍感荣幸。

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致辞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顾向应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致辞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阚全程致辞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新军致辞

主论坛:院士、专家齐聚 引领计划生育学未来

主论坛特设高层管理论坛、院士论坛、外籍专家论坛、主委论坛,分会场开设11场学术分论坛,邀请了多位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计划生育学最新诊疗进展和学术理念作相关分享。

高层管理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宋莉作了“中国妇幼健康事业进展与展望”报告。她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中国妇幼健康事业所做出的努力,总结了国家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妇幼健康服务内涵不断深化,妇幼健康均等水平持续提升。还着重讲解了党的二十大中国家定下的未来妇幼健康发展目标、策略和方针。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妇幼健康事业蓬勃发展,妇幼健康体系稳步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发展道路,形成了独特的妇幼健康文化。

院士论坛上,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带来了医学与文学的新颖讲座。郎景和院士讲到,医学与文学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医生与作家常常是一体多面。医生要学会读文学,作文学,在医疗过程中讲求叙事,作有人文气息的医生。

中国科学院李劲松院士带来了“从克隆到半克隆——技术进步引领科学发展”的讲座,介绍了克隆和半克隆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不仅仅是分子生物学的前进发展,不久的将来也有望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

外籍专家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Giuseppe Bigatti教授讲解了宫腔镜刨削系统的优势,包括视野更好,可操作范围大、抓力强、安全系数高、临床应用范围增加,对于多种良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清教授向Giuseppe Bigatti教授探讨刨削系统手术操作中如何膨宫的问题,Giuseppe Bigatti教授给予热情的解答,表示术中速度是关键。

主委论坛上,各位专家高屋建瓴地指出未来计划生育学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前沿,从多学科、多角度阐释了学术动向。顾向应主任委员作“特殊疾病人群激素避孕(IUS)方法的应用”报告,北京协和医院刘欣燕教授作“新形势下女性生育调控服务的重点和策略”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熊承良教授作“氧化应激与人单精子ROS的临床意义”报告等。诸位专家从各自领域出发,分享了学科发展新动向。

分论坛:展各家之风采 共话计划生育学发展前景


分会场聚焦临床、视角多元、探讨深刻,拓宽了大家的视野,为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发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保障妇女健康与优生优育的工作任重道远。会上强调应多加强协作与指导,积极响应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促进女性优生优育、女性生殖健康,促进多学科、多维度临床手段和科研技术不断发展,帮助和推进我国计划生育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交叉前沿分会场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李红钢教授主持的交叉前沿分会场上,华南理工大学张佳美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焦永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肖先金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邹康教授等讲者带来了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诊疗理念。

生育风险分会场

北京协和医院彭萍教授主持的生育风险分会场上,刘欣燕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冠媛教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汪利群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黄东辉教授等讲者介绍了多种疾病患者的生育风险及防控手段。

生殖保健分会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林青教授主持的生殖保健分会场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清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姚晓英教授等讲者讲解了各种术式在生育力保护中的应用。

其余各分会场也分别在男女性生育调控、遗传优生、肿瘤生殖、生育信息学、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女性生育力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学术交流。

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将踏上新的征程。相信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的带领下,在全国计生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妇幼健康事业定能保质保量地朝着健康中国目标迈进。

(供稿: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 陈雁南 任琛琛)


转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