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君教授:《阜外深圳医院临床案例•心血管急重症病例精解》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党委书记

来源:医学著作网 作者:医学著作网 时间:2023/3/7 9:07:04  浏览次数:362次



李惠君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党委书记。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从1983年开始,便从事心脏外科工作,是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医疗工作方面,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迄今完成了心脏外科手术千余例,并创造和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主编风采】深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李惠君:党建引领医疗业务,守护百姓“心”健康


“在建党百年之际,获评深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我倍感自豪和光荣。”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党委书记李惠君表示,作为一名党龄45年的老党员,他将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党建工作与医院业务深入融合,守护百姓“心”健康。

曾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的李惠君,在探索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中深耕3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认定为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2018年,李惠君接到一项新任务: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科院阜外医院派出的第一批管理团队负责人,带着“国家队”的使命与重任来到深圳,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将“阜外品质”注入特区,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市民带来国际一流的心血管诊疗服务。

面对这项新任务,李惠君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医院建设强基提质的重要意义,他因地制宜,尝试各种方法优化理论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以党建为抓手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党建与医院业务融合上,我们作了很多创新举措,比如从重点项目着手推进融合:开展‘党建引领创三甲、凝心聚力促提升’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创三甲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创新性开展临床科室与职能科室‘结对子’活动,联合开展‘三会一课’,促进临床科室与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打破专业壁垒;与社区、学校、企业开展联学联建,发挥国家队专业特长,落实医防融合……在党建工作的助推下,医院业务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受到市、区相关部门的好评。”李惠君说。自合作建设以来,医院管理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医疗质量与数量也显著提升,然而对只身来深圳的他而言,已经有3个春节没有回北京和家人团聚了。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有过抗击非典经验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李惠君“再披战衣”带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职工投身战疫一线,坚持做到“落实政策事不过夜”“督促落实不打折”。李惠君数日以医院为家,日夜奋战在医院疫情防控一线,确保了医院防控与诊疗两不误,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市领导“启动早、动作快、措施严、成效好”的高度评价。


来源:深圳特区报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重大喜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挂牌三甲!

图片

2022年8月10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在医疗楼五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揭牌仪式,标志着广东省首家公立三级甲等心血管专科医院诞生。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总院长胡盛寿,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砺,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吴红艳,南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湘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助理潘湘斌,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李林,南山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朱薇,南山区西丽街道党工委书记潘军以及其他兄弟医院代表莅临揭牌仪式。

医院党委书记李惠君、执行院长熊辉以及各班子成员、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护士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仪式由执行院长熊辉主持。

自2019年医院启动创三甲工作以来,全院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组建三甲工作专班,建立专职队伍、设立医院三甲评审办公室,对照评审专家组设置七个评审督导工作小组。

图片

站在新的起点上,医院将继续秉承 “用心守护健康”的核心理念,全面对标北阜心血管诊疗,借助深圳市“双区驱动”优势,以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切入点,深入推进高水平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以打造大湾区诊疗高地和医学高地为目标,持续为深圳市及周边的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

图片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图片

【医院概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朗山路12号,占地面积22458.16平方米,建筑面积88470平方米,规划600张床位,医院诊疗内容除心内科、心外科等传统心血管项目外,还包含高血压、内分泌、肺血管等与心血管病紧密相关的学科项目。医院立足发展优势学科、细化心血管疾病亚专科,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心血管专科医院。


【历史沿革】

1986年由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女士提议、经国家批准的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外科医院正式立项。

1987年阜外医院与深圳市签署联合创办孙逸仙心血管外科医院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分院合同,时任阜外医院院长郭家强教授担任首任院长。

1988年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外科医院举行奠基仪式。

1992年医院更名为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时任阜外医院院长朱晓东教授代表阜外医院与医院签署了技术协作协议,任命外科主任沈宗林教授担任院长。阜外医院26位医生跟随沈宗林院长从北京来到深圳。11月医院正式开院。

2001年深圳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挂牌,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体制。

2018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全面托管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医院第一名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第二名称为“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加挂“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牌子。


图片

图片

图书编委会


《阜外深圳医院临床案例·心血管急重症病例精解》

编委会名单

主 编

李惠君  颜红兵  王丽丽  卢永康

副主编

陈绮映  郭文钦  孙爱梅

唐文辉  黄维超  梁美玲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左辉华  龙 娟  冯宗明

孙丽娜  吴志业  陈文倩

胡 伟  钟新波  姜福清

徐 验  高佳佳  郭文玉

黄 荣  曾繁芳

  


图书前言

心血管急重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力衰竭、肺栓塞等疾病,这些患者病情往往“急”“重”“难”,其救治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心内科专科医师也需要有扎实的临床功底才能游刃有余。同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理念、治疗技术及器械等变化日新月异,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尤其是在心血管急重症诊断和救治方面更是呈现出协同化趋势,需要内科、外科、影像学科室等多学科协同。

有鉴于此,在深圳市“三名”工程的支持下,并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惠君教授心血管急症快速救治体系建设团队”专家的指导,收集了近年我院经典的、罕见的心血管急重症病例,结合文字、图像,每个病例尽可能保留诊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进行讨论,结合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归纳成册。这些病例的诊治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丰富的经验,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心血管急重症的诊治能力。同时真心希望本书能对心血管内科医师、大内科医师、医学生等同道及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本书凝聚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急重症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同时也得到医院众多青年医师的帮助和支持,是一部集体创作,感谢为本书做出贡献的全体医护人员。由于某些病例比较罕见,对疾病的认识也有逐步提高的过程,书中难免存在疏漏,讨论中也一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恳请各位读者及同道不吝指教,让我们共同提高。


编 者

2022 年 7 月

  


图书目录

病例1 主动脉窦部血栓形成继发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2 肌营养不良合并扩张型心肌病 

病例3 急性肺栓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4 暴发性心肌炎 

病例5 冠状动脉多发巨大动脉瘤合并多发动脉狭窄闭塞 

病例6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病例7 Takotsubo综合征 

病例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 

病例9 ECMO置入术后下肢缺血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例1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造影剂相关过敏性休克

病例1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

病例12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并继发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13 冠心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冠状动脉狭窄、支架内再狭窄

病例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继发性血色病

病例15 库欣综合征致心力衰竭

病例16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合并妊娠

病例17 自身免疫疾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病例18 冠状动脉心肌桥疑致急性心肌梗死


典型病例


病例5 冠状动脉多发巨大动脉瘤合并多发动脉狭窄闭塞

  

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7 岁,身高 169cm,体重 62.5kg,BMI 21.9。主诉“冠状动脉支架术后 3 个月,胸痛 10 天”于 2021 年 9 月 12 日 14:46 入院。

现病史:患者 2021 年 6 月 1 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程度剧烈,活动时明显,在外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并于右冠脉置入支架1 枚(病例 5 图 1),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2021 年 9 月 3 日凌晨 3 时左右患者再次出现胸痛,性状同前,在外院查肌钙蛋白 I 1.03ng/ml,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前壁及心尖段运动幅度明显降低,LVEF 55%,冠状动脉 CT 成像显示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动脉瘤形成(病例 5图 2),为进一步诊治遂转至我院。

既往史及个人史:2021 年 2 月患者因“右侧股总动脉狭窄并瘤样扩张”于外院治疗,置入支架 1 枚,术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他汀等药物。2021 年9 月 3 日在外院复查超声提示双侧股总动脉严重狭窄、闭塞。有长期大量吸烟史,20 支 / 天,25 年。余无特殊。

   :体 温 36.5 ℃, 脉 搏 77 次 / 分, 呼 吸 19 次 / 分, 血 压106/66mmHg。神志清楚,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异常搏动,触诊心尖冲动正常,无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正常,心率 77 次 / 分,心音正常,无额外心音及心脏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外院辅助检查

1.2021 年 6 月 1 日外院冠状动脉造影  见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病变,TIMI 血流 3 级;右冠近段闭塞(第一转折以远未见显影),TIMI 血流 0 级。术中开通右冠并置入支架 1 枚(病例 5 图 1)。

图片 

病例5图1  2021年6月1日外院冠状动脉造影见右冠闭塞,术中置入支架1枚


2.2021 年 9 月 3 日外院冠状动脉 CT 成像  提示前降支近段非钙化斑块,管腔中度狭窄。回旋支近段纤细,近段囊状动脉瘤形成(两个),右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管腔通畅,近段动脉瘤形成,包裹支架(病例 5 图 2)。

图片 病例5图2  外院冠状动脉CT检查提示右冠及回旋支多个巨大动脉瘤形成

 3.双下肢血管超声  右侧股总动脉支架术后,右侧股总动脉及股浅动脉近段管腔低回声,考虑血栓形成并闭塞,左侧下肢股总动脉、股深静脉近段、股浅静脉近段血栓形成伴部分管腔通畅。

入院前辅助检查:

1.心电图  提示窦性心律,V7 ~ V9 导联呈 QS 波形,肢导联低电压(病例 5 图 3)

图片 病例5图3  入院心电图

2.床旁心脏超声  提示左心扩大,左房前后径 39mm,左室舒张末径52mm,室壁厚度正常范围,各瓣膜结构及活动未见明显异常,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后壁、侧壁基底段及部分中段运动减弱。LVEF 52%。腹主动脉局部扩张,内径约 30mm,近心段内径约 18mm,附壁见多处斑块回声。

入院诊断:

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心功能Ⅱ级(Killip 分级)

冠状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双侧股动脉狭窄并闭塞

右侧股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入院后辅助检查:

1.抽血化验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9.60×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0.9%,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计数 236×109 /L。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40U/L,谷草转氨酶 152U/L ↑,余项正常。

血脂:总胆固醇 2.71mmol/L,甘油三酯 0.7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5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95mmol/L。

NT-pro BNP 3328pg/ml ↑。超敏 C 反应蛋白 55.17mg/L ↑。高敏肌钙蛋白 I 34.10ng/ml ↑,高敏肌钙蛋白 T 1.68ng/ml ↓。丙肝抗体 23.86 COI ↑。

二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谱、乙肝、HIV 抗体、梅毒抗体等结果正常。

2.心脏超声  提示左心扩大,左房前后径 38mm,左室舒张末径 50mm,室壁厚度正常范围,各瓣膜结构及活动未见明显异常,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后壁、侧壁基底段及部分中段运动减弱。LVEF 52%。

3.胸片  提示心影增大,主动脉增宽,双肺炎性病变。

4.主动脉、颈动脉、双下肢动脉等 CT 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颈动脉未见明显狭窄。主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溃疡样突起,局部假性动脉瘤(病例 5 图 4)。右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回旋支动脉瘤体血栓形成。右侧髂外动脉 - 股动脉支架术后,支架闭塞,右侧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节段性闭塞(病例 5 图 5);双侧胫前动脉及右侧腓动脉下段显影淡、模糊,不除外闭塞(需与造影剂充盈延迟相鉴别)(病例 5 图 6)

图片 病例5图4 腹主动脉溃疡样突起,局部假性动脉瘤

图片

病例5图5 右侧髂外动脉闭塞(箭头所示),髂外动脉-股动脉支架闭塞


图片 

病例5图6 双侧胫前动脉及右侧腓动脉下段显影淡、模糊

5.我院冠脉造影  见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左主干无狭窄,前降支中段50% 狭窄,回旋支近段瘤样扩张,瘤体内完全闭塞,可见血栓影,远段见同侧侧支循环逆向供血,TIMI 血流 1 级,右冠近段 50% 狭窄,中段瘤样扩张,中段原支架通畅,轻度内膜增生(病例 5 图 7)

图片 病例5图7 我院冠脉造影结果

二、诊疗经过

入院后予铝镁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依诺肝素抗凝、他汀降脂、控制心率、利尿、抗心力衰竭等治疗。进一步完善外周动脉及主动脉相关影像学检查(见上述),见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冠动脉瘤形成;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双侧股动脉狭窄闭塞;右侧髂外动脉近中段闭塞,髂外动脉远段 - 股浅动脉近段支架闭塞,双侧胫前动脉及右侧腓动脉下段闭塞可能。请我院血管外科会诊,反复追问患者病史及个人史,才如实告知既往有药物滥用史(甲基苯丙胺,吸入),但现已戒断 3 年。会诊后认为患者半年前(2021年 2 月)曾于外院行右侧股动脉支架置入,此次入院检查发现全身多发动脉瘤形成并狭窄、闭塞,考虑均为毒品相关损害,血管壁薄弱,容易形成夹层或假性动脉瘤,CT 所见腹主动脉瘤为包裹性假性动脉瘤,存在破裂死亡风险。鉴于患者血管壁薄弱,介入或开放手术均存在巨大风险,开放手术可能导致血管壁无法缝合,介入治疗可能在支架起止点再发假性动脉瘤。

由于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存在破裂风险,因此予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调整方案为:替格瑞洛 90mg 2 次 / 日单药抗血小板、他汀、β 受体阻滞剂及呋塞米等(住院期间相关检查化验结果趋势见病例 5 图 8)。 


图片

病例5图8 住院期间相关检查化验结果趋势

出院诊断:

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心功能Ⅱ级(Killip 分级)

冠状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多发溃疡形成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右侧髂外动脉狭窄

右侧股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双侧胫前动脉狭窄

右侧腓动脉狭窄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

随访:患者出院后规律我院门诊随访,期间调整药物为替格瑞洛 90mg 2 次 / 日,沙库巴曲缬沙坦 50mg 2 次 / 日及他汀、利尿药物等。2021 年 10 月随诊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左心房前后径 40mm,左心室舒张末径 58mm,右心房左右径 32mm,右心室前后径 20mm,全心扩大,二尖瓣中度反流,左心室下壁、下侧壁基底段及中段变薄,运动失调,LVDF 43%。

三、病例讨论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属于当前我国乃至全球最为滥用的合成毒品之一,它通过多种机制增加单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突触内水平,包括从细胞质囊泡移位和抑制再摄取和降解。突触内单胺水平升高会产生幻觉、厌食、欣快和兴奋作用 [1]。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滥用 METH 对人体多器官有明显毒性作用 [2],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最为严重。METH 滥用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提高 [3],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这可能与 METH 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一项对METH 相关死亡患者的尸检报告显示,68% 存在心血管的病理改变 / 损伤,最常见为心肌纤维肥大、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和局灶变性 /坏死 [4]。但与此同时,也有病例报道称,METH 可导致冠脉痉挛从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5]

对于本例患者,年龄 47 岁,尽管存在长期吸烟史,但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2021 年 6 月 1 日因胸痛入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回顾造影结果,冠状动脉整体粥样硬化狭窄病变不严重,我们认为心肌梗死的原因与长期滥用 METH 所致的冠状动脉炎症改变相关。

METH 能够破坏动脉壁弹性和平滑肌层,引起血管壁坏死,但血管壁无白细胞浸润,通常称为坏死性血管炎或“冰毒性动脉炎”[6,7],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血管瘤形成甚至破裂,且进展可以相当迅速 [8],相关的病例报道多见于神经系统 [9,10]。但事实上,METH 所致的动脉瘤形成,可见于其他动脉,如冠状动脉 [11,12]。本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其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等多发动脉瘤形成、狭窄、闭塞改变,很大可能与这种血管改变相关。

并且我们认为,该患者前后两次行介入治疗,于右股总动脉及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患者用药依从性好,规律服用抗血小板、他汀等相关药物,但术后较短时间内支架内完全闭塞,或许亦与此种血管炎症相关——引起严重的动脉内膜增生导致支架内闭塞 [13]

以上提示我们,METH 滥用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较大,对一些原因不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无基础疾病的青中年人群心肌梗死,应该了解有无药物滥用病史。并且,该类人群,如进行血管内介入操作及支架置入须谨慎,介入治疗有可能造成医源性血管夹层,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极高。


(唐文辉  左辉华)


参考文献

[1]Reddy P, Ng T, Oh EE, 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Methamphetamine-Associated Cardiomyopathy: State-of-the-Art Review[J].J Am Heart Assoc, 2020, 9(11): e16704.

[2]Lazzeri G, Biagioni F, Fulceri F, et al.mTOR Modulates MethamphetamineInduced Toxicity through Cell Clearing Systems[J].Oxid Med Cell Longev, 2018, 2018(1): 6124745.

[3]Callaghan RC, Halliday M, Gatley J, et al.Comparative hazard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methamphetamine-or cocaine-use disorder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Drug Alcohol Depend, 2018, 188: 259-265.

[4]Akhgari M, Mobaraki H, Etemadi-Aleagha A.Histopathological study ofcardiac lesions in methamphetamine poisoning-related deaths[J].Daru, 2017, 25(1): 5.

[5]Chen JP.Methamphetamine-associa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rdiogenic shock with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 refractory global coronary microvascular spasm[J].J Invasive Cardiol, 2007, 19(4): E89-E92.

[6]Miyazawa N, Akiyama I, Yamagata Z.Risk factors for growth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follow-up study by serial 0.5-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J].Neurosurgery, 2006, 58(6): 1047-1053.

[7]Perez JA Jr, Arsura EL, Strategos S.Methamphetamine-related stroke: four cases[J].J Emerg Med, 1999, 17(3): 469-471.

[8]Fowler J, Fiani B, Quadri SA, et al.Impact of Methamphetamine Abuse: A Rare Case of Rapid Cerebral Aneurysm Growth with Review of Literature[J].Case Rep Neurol Med, 2018, 2018(1): 1879329.

[9]Ray WZ, Krisht KM, Schabel A, et 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 from a thoracic radicular artery pseudoaneurysm after methamphetamine and synthetic cannabinoid abuse: case report[J].Global Spine J, 2013, 3(2): 119-124.

[10]Chiu ZK, Bennett IE, Chan P, et al.Methamphetamine-related brainstem haemorrhage[J].J Clin Neurosci, 2016, 32(Null): 137-139.

[11]Brennan K, Shurmur S, Elhendy A.Coronary artery rupture associated with amphetamine abuse[J].Cardiol Rev, 2004, 12(5): 282-283.

[12]Khaheshi I, Mahjoob MP, Esmaeeli S, et al.Simultaneous thrombosis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and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in a 34-year-old crystal

methamphetamine abuser[J].Korean Circ J, 2015, 45(2): 158-160. [13]Cohle SD.Fatal coronary artery intimal hyperplasia due to amphetamine use[J].Cardiovasc Pathol, 2013, 22(3): e1-e4.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