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热烈祝贺《肺超声一一理论与临床诊断规范》图书正式出版

时间:2023/6/1 10:52:20  浏览次数:399次


主编简介


赵浩天,主治医师,研究生攻读急诊医学专业重症医学方向,现工作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任科研秘书。兼任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CCUSG)委员兼科研秘书,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全国培训班讲师,河北省肺超声规范化培训班讲师,“丁香园超声时间公众号专栏作者。主创公众号“肺超声”并撰写数十篇专业教学及科普文章。主研及参研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6项,以第一、第二作者于中文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重症心肺超声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评为全国年会优秀论文并做大会汇报。参加教学比赛多次,获中国医师协会“方圆道、规培行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全国二等奖、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青年医师优秀病例竞赛全国三等奖、河北省超声心动图青年医师病例竞赛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肺超声、心脏超声及床旁急危重症超声(POCUS)的临床应用。



白杨,主治医师,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现工作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专注于研究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心脏大血管术前、术后心肺功能的超声应用。学术方面:近3年参研厅级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心肺方向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肺部超声诊断、心肺联合超声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应用,尤其擅长肺气肿、肺水肿、肺炎的超声征象鉴别,以及联合心肺超声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燕亚茹,主治医师,博土在读,研究生攻读内科学专业心血管内科方向,博士攻读超声医学专业。现工作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兼任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方面:近3年参研厅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心肺方向学术论文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肺超声的临床诊断及评估、联合心肺超声与肺心病等,尤其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超声心动图实践经验。



刘奕,主治医师,研究生攻读内科学专业心血管内科方向,现工作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兼任河北省肺超声规范化培训班讲师。学术方面:近3年主研厅级课题1项、参研厅级课题2项,发表心肺超声方向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联合心肺超声的临床评估,擅长各类心脏急重症疾病的诊治与抢救,有着丰富的临床与超声诊断工作经验,尤其对各类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等疾病的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估有着较深刻的理解。


序一

传统超声观念里,气体和超声波是不兼容的,因此,含气肺组织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随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肺脏的超声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当胸膜腔内产生液体时,超声可见液性暗区,提示胸腔积液;当肺组织内肺泡气体吸收殆尽,肺组织呈实性回声,称为肺实变;当肺间质水肿或炎症渗出时,气体和液体界面产生振铃伪像,称为B线。在多种虚虚实实的征象中肺超声诊断应运而生。肺超声应用最早出现在欧洲的重症监护室,由临床医师进行操作和解读。然而,未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临床医师,对超声技术的掌握和解读能力有限。此外在重症监护室以外的普通病房也存在着大量的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肺疾病患者,培训所有临床医师掌握肺超声技术耗时多、成本高,难以实现。因此,超声科医师掌握肺超声技术并开展床旁急诊肺超声诊断是大势所趋,也是临床刚需所在。时至今日,超声科医师对肺超声技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兴趣越来越高涨,许多医院的超声科对开展肺超声业务跃跃欲试。超声科医师开展肺超声更注重对征象的解读和疾病的诊断,然而目前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诊断流程和相应的培训体系。鉴于此,我科基于5年来丰富的床旁肺超声实践经验,成功举办了第-期“河北省肺超声规范化培训班”,获得了广泛好评和认可,并将理论知识和典型病例图像整理成册,推出了《肺超声一一理论与临床诊断规范》,作为一本肺超声专业教材,适用于超声科医师对肺超声理念的入门和进阶,以及对此感兴趣的临床医师阅读学习。

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教授





序二

在重症医学蓬勃发展的数十年里,诸多先进的临床操作技术逐渐和重症医学的理念相融合,并逐步衍生出多个亚分支技术领域,如重症超声、重症内镜等。重症超声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将“重症”和“超声”相结合,其本质是将重症医学理念和临床监测需求等,通过超声技术作为可视化载体,对重症疾病进行有目的性的、解决临床需求的、指导治疗决策方向的测量和评估。将各脏器的超声测量数字,转化为可反映机体病理生理学意义的指标,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重症超声对重症医学来说有诸多重要价值,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便捷性。肺超声的问世,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危重患者无法转运至影像科接受CT检查的困境,超声可以在床旁做到实时、动态、重复监测,使得重症医师能及时掌握抢救或治疗前后病情变化的第一手信息,这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重症与超声的融合性是热点话题,目前重症超声的推进有两种模式,一是重症医师去学习超声技术,这种模式培养的医师更加侧重于临床诊断与评估;二是超声医师利用床旁出诊工作开展重症超声,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将该技术覆盖多学科,对全院急危重症患者做到初步的筛查与评估。两种模式各有利弊,针对不同条件和不同情况,两种模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重症超声技术的发展。肺超声是重症超声中重要的一环。本书的特色是将肺超声从操作手法、图像解读、疾病诊断到临床重点评估和指导治疗决策等方面进行融合,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肺超声在临床一线工作中的实用价值,是一本适合超声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学习交流的著作。

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








前言

肺超声最早的应用是在欧洲的一家重症监护病房内,由临床医师操作,对 5种常见的急性呼吸困难进行鉴别诊断。时至今日,肺超声发展迅速,受到多学和医师的一致认可。然而,肺超声目前存在两个问题:其一,肺超声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操作方法、图像解读和规范的诊断流程;其二,肺超声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有差异。

肺超声是重症超声中重要的一环,联合心肺超声可对多种不明原因的急性呼吸困难和休克做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复杂的合并多类型的休克,心肺超声可通过测量和评估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压力、血管外肺水、右心功能和下腔静脉指标等,对患者目前氧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重要的认识,从而影响治疗决策的制订,这是很重要的。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肺超声的著作,在本书中,不仅对基础肺超声的操作方法、图像解读等进行讲解,其亮点在于融汇了心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引导读者从单纯的图像分析转化为临床诊断思路,并以经典病例的形式,更加全面地、深刻地理解肺超声技术在急危重症心肺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式,拓展肺超声的诊断思维。

肺超声不仅仅是一个检查项目,更是一种满足临床需求的重点脏器评估的重要手段。我们相信,随着肺超声技术的发展,随着多学科的交流与协作,肺超声技术会日趋完善。应用前景广阔。成为临床与超声多学科融合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指导,对本书的出版提出了颇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薛红元教授、赵鹤龄教授为本书亲笔作序,在此我们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本书编委会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