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彭长农,硕士,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冠心病一病区主任。兼任中国医促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冠脉介入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常务委员,深圳市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副主任委员。1992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曾在北京阜外医院、德国国家心脏中心等多家知名医疗机构研修。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心血管疑难病例的诊断、危重病例的抢救方面有着精深的造诣,尤其擅长冠心病的冠脉介入治疗,每年主持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1000余例。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发表SCI论文5篇;主持省级科研立项2 项,市级科研立项3项,深港合作课题1项。
王小庆,硕士,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冠心病一病区副主任。兼任中国海峡两岸医学会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协会理事,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理事,深圳市医学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务理事。199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附属医院心内科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2003—2006年于中山大学攻读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毕业后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工作至今。2016年赴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访问学习。2018年赴韩国首尔世宗医院心血管科访问学习。承担市科创委课题3项,发表SCI文章2篇,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
罗新林,硕士,副主任医师,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2007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曾在北京阜外医院进修。熟练掌握心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擅长心血管重症的抢救和治疗。主持完成深圳市级课题1项,第三负责人参与广东省级课题1项,第二负责人参与深圳市级课题1项,参编著作3部,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
前言
根据ACC/AHA 2023年慢性冠心病管理指南及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2022),冠心病仍是全球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在美国大约有2010万人罹患冠心病,也是ECS成员国最常见的死亡原因,2019约220万女性、190万男性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中国目前约有1139万冠心病患者,虽然亚洲人群非冠心病高发人群,但相较美国过去数十年冠心病总死亡率逐年下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在攀升,疾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其原因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变化等有关,也与我国整体冠心病治疗质量不高及治疗理念不足相关。传统的冠心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或搭桥治疗。相较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冠心病治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不够重视,虽然我国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投入了大量的医疗及社会资源,但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二是部分医师尤其是负责冠心病慢性病管理的社区医师不能完全遵循指南进行诊疗活动,冠心病患者得不到规范诊疗。三是缺乏冠心病整体治疗理念,目前冠心病相关国际指南均提出冠心病全程管理的概念,既包括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也包括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管理、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只有解决了这几方面的问题,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才有可能出现下降拐点。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冠心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复杂临床情况越发常见。同时近年来随着冠心病药物治疗及血运重建治疗领域大量研究公布,当代冠心病治疗理念已经进入了个体化、精准化治疗阶段,相关指南也在密集更新。基于此种情况,我们编写出版了这本《冠心病综合管理》,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恳请同道批评指正。
编 者
2023年10月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