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国朝教授:《中国临床案例·呼吸内科病例精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时间:2023/1/31 22:03:42  浏览次数:496次

【主编简介】



时国朝,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慢性气道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烟草病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等职务。


【师从大咖】


邓伟吾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终身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邓教授是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留院后,又作为他的同事,有幸追随邓老师近30年,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直影响着我。

邓伟吾教授骨子里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头发永远梳妆得一丝不苟,衣服永远穿着得体,讲话永远温文尔雅,办公室永远整理得干干静静,处处都透露着一派掌门人的风范。这就是上海人经常讲的老克勒吧。

邓伟吾教授能成为全国知名的专家,离不开他自身的勤奋和自律。邓老师认为,认真学习临床理论、努力提高临床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什么时候都是一位临床医师的本职。因此他能在混乱的环境下,潜心下来,学英语、读文献、阅胸片、写临床总结等等,因此,他迅速从众多的科室医师中崭露头角,担任科室、上海市、甚至全国的学科带头人。

邓伟吾教授大医精诚,真正作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早年他出专家门诊时,当时我读硕士研究生,经常帮他门诊抄方,既学到了医学知识和技能,更体察到了邓老师的「仁心仁术」。下午的专家门诊应当是1:30开诊,由于挂邓老师的号特别多,他经常在1:00甚至12:30就到门诊开诊,到晚上7~8点结束门诊是常事。对每位患者他都是仔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检,精心地制定诊治方案,耐心地解释病情。诊疗间期,他还为我们青年医师现场教授阅读胸片、教授临床思维。

邓伟吾教授精于胸部影像的诊断,这与他从青年医师开始就非常重视读胸片的基本功有关。他在我们科的奠基人孙桐年教授的指导下,负责全科的肺部影像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虽然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但也训练了他的胸部影像诊断水平。等邓老师担任呼吸科主任后,他也要求我们青年医师重视胸部影像这一基本功,每周一次胸腔疑难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他都要我们青年医师先读片,然后他予以指导纠正;他还放弃周六的休息时间,开通了每周六上午的培养性读片专场,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科青年医师的临床能力。邓老师还要求我们将患者的胸部影像画在病史上,并在旁边描述影像特点。

跟邓伟吾教授接触过,特别是跟他一起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的人都知道,邓老师的临床思维条理非常清晰。有时候患者的病史资料看起来杂乱无章,我们说不出所以然来,经过邓老师逐一梳理,我们马上清楚了疾病诊治的方向,有种抽丝剥茧的感觉;同时邓老师非常强调每个临床现象的病理生理基础,听完他的教学查房,我们不仅学习到了临床知识,相关专业的知识的也得到了更新。

我们科每周二上均有教学查房,在教学查房前,邓老师都会提前精心准备。每次我们认为可能很简单的病例,经过他的点评,发现居然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很多病例过于疑难,我们一头雾水,邓主任总能发现疑点,为我们指点迷津。同时,他会针对整个教学查房的质量进行点评,谁讲得好,谁需要改进,如何改进等等。他特别强调,教学查房一定要紧密结合临床,不能沦为一场小讲课。我们科有段时间教学查房质量有波动、有滑坡,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专门手写了有关如何提高教学查房质量的建议。



邓伟吾教授不仅严以律己,更是宽以待人。邓老师对每位青年医师非常严格,但严格不等于严厉。如果他发现你的工作存在瑕疵,他首先会肯定你在这项工作的成绩,作得好的部分,然后提出,如果你注意将某些不足予以改进,那一定会更完美,完全是带着一种激励的方式。我们青年医师听完后,马上明白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同时也非常感激邓老师的宽容和肯定。

邓伟吾教授虽然是全国知名的大教授,但特别尊重实习医师。我们经常叫实习医师为「大学生」、「同学」、「实习生」,他说这个不对,这些称呼不能体现他们的身份,也是对实习医师的不尊重。叫「大学生」、「同学」、「实习生」,首先不能体现他们是医学生;同时,因为这些医学生已经进入临床一线,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诊治患者,就应该称为医师,只是没有独立处方权,因此叫「实习医师」,他们跟我们一样为患者的健康服务,我们要尊重他们。

邓伟吾教授非常强调我们要爱护瑞金医院这个大集体。在一次科室会议上,他说如果我站在淮海路(上海市的一条著名商业街,邻近瑞金医院)上,谁也不认识我,谁也不会找我。但如果我说我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医师,别人都会找我看病。我们能有今天,是因为瑞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因此,我们一定要维护瑞金医院的声誉,不能因为我们的过失给瑞金医院抹黑;更希望我们为提升瑞金医院的形象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文章来源:【呼吸界】

(注:此部分图片来源于呼吸界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图书编委会

《瑞金呼吸内科病例精解》

编委会

主 审

瞿介明

主 编

时国朝  李庆云  周   敏

副主编

高蓓莉  程齐俭  项  轶

汤   葳  戴然然  冯  耘

编 委

(按姓氏拼音排序)

包志瑶  陈   虹  陈永熙

程齐俭  戴然然  邸彩霞

丁永杰  杜   威  冯   耘

高蓓莉  郭现玲  李   宁

李君杰  李庆云  林莹妮

刘   岽  倪颖梦  时国朝

孙娴雯  汤   葳  王晓斐

项   轶  谢思敏  易华华

虞有超  张海琴  张慕晨

张秋蕊  赵婧雅  周   灵

周   敏  周剑平  朱海星

学术秘书

倪颖梦

 

 

图书前言

《瑞金呼吸内科病例精解》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结了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疑难危重症病例。包括呼吸感染、间质性肺病、难治性哮喘、肺血管疾病、睡眠呼吸障碍、肺癌、淋巴瘤等,这些病例看似常见,但他们常常合并其他疾病,造成诊治的困难,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扩张性心肌病、难治性哮喘合并播散性诺卡菌病;还有一些少见、罕见疾病,临床医师经验缺乏,有些病例更是涉及多系统疾病,单一科室常常难以诊断,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如 Perry 综合征、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伴耳聋及早期精神分裂症;还有一些病例涉及诊疗新技术的应用(如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免疫治疗、呼吸介入、肺康复),如晚期肺恶性肿瘤行免疫治疗后多器官不良反应、肺移植患者全程康复等。

该书的重点在于总结。当我们再次遇到类似的病例,我们应该采取的临床诊疗思维,而不仅仅靠各种检查手段;同时由于很多疾病涉及多系统侵犯,强调了多学科协作(MDT)的重要性。本书的每一个病例,均由当初具体负责经治的一线医师提供,他们将自己当初诊治该病例的心路历程尽可能详尽地呈现出来;同时,我们也邀请上级医师对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做精彩点评,指出该病例的诊治经验和教训。希望该书对读者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有所裨益。最后,衷心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为本书作序。

编 者

2022 年 7 月


图书序言

 呼吸系统疾病一直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加,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暴发于 2019 年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加凸显保障人民群众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多么重要!

相较于其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作为机体与外界直接相通的一个窗口,有其显著的特点:除了常见和多发外,呼吸系统疾病不仅本身复杂多变,更因为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疑难危重症更多。令人可喜的是,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显著,特别是有关病原微生物和肺癌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呼吸危重症监护技术和呼吸介入技术,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但即使到今天,我们拥有众多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临床诊疗思维仍然非常重要!甚至比以前更加重要。只有好的临床思维,我们才能做到精准地应用各项诊疗手段,而不是广种薄收,既浪费医疗资源,也给患者和社会增加负担,甚至延误病情。

正是基于上述目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临床一线医师们根据临床实践,编辑出版了《瑞金呼吸内科病例精解》,总结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经验和教训。该书籍的出版将有助于开拓广大临床医师的诊疗思维,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电话:13803336422(同微信)

邮箱:cuizhijun1972@163.com

网址:www.医学著作网.com

Copyright © 2022 中国医学著作网 医步(北京)医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023519号-2